- 相關推薦
分馬 第一課時
分馬 第一課時
預習題:
1.熟讀課文。
2.讀準下列字音:
拴 騍 牤 弦 相中xiāng zhòng 瞅 攆 (馬)圈 夭折 趟(地) 摳 駒
3.掌握作家、作品:
周立波:
《暴風驟雨》:
教學目的:
一、理解課文通過人物語言、行動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品質,以及圍繞中心、詳略得當、主次分明的寫法。
二、學習本課生字、詞以及副詞在句中不同的表達作用。
三、學習郭全海大公無私、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高貴品質。
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行動表現(xiàn)人物思想性格;寫人敘事有詳有略,主次分明,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認真閱讀體會,學習句中副詞的表達作用。
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
教時:2課時。
教具:幻燈片。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暴風驟雨》這部長篇小說大家看過沒有?這是一部描寫我國土改運動的優(yōu)秀長篇小說。它以東北解放區(qū)為背景,生動地描述了農(nóng)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進行土地改革推翻地主階級的斗爭情景。這部作品氣勢雄偉,故事情節(jié)完整,生動。
作者,周立波。湖南省益陽縣人,我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1946年冬他到東北參加了當時的土改運動。他根據(jù)自己在這場偉大運動中的感受、體驗和認識,在1947~1948這兩年中,寫出了長篇小說《暴風驟雨》,曾榮獲1951年斯大林文學獎。以后,他還寫了反映我國工業(yè)建設的長篇小說《鐵水奔流》和反映農(nóng)村社會主義革命的長篇小說《山鄉(xiāng)巨變》等。這些作品對我國現(xiàn)代文學的影響很大。
二、指導預習
1.給生字、詞注音。
騍 牤 相中 瞅 攆 柴垛 嚼子 騸 夭折 摳 趟 拴 崽 揪
2.區(qū)別下列各組形近字,并分別組詞。
瞟()_______騍()_______
縹()_______裸()_______
膘()_______踝()_______
票()_______摳()_______
粟()_______樞()_______
栗()_______嘔()_______
3.朗讀課文,掌握情節(jié),按“分馬”和“換馬”兩部分編寫故事的提綱。
提示:
(1)“分馬”“換馬”兩部分哪里是分界線?
(2)“分馬”“換馬”兩部分各寫了哪幾件事?
三、研習新課:
1.學生按各自編寫的提綱復述課文。
(1)“分馬”:(要求:著重復述有關郭全海和老孫頭的情況)
①分馬前,郭全海講話。
②分馬時:
趙大嫂子不要牲口:郭全海隨便挑了一匹青騍馬;老初牽了一匹黑牤子;老孫頭精心挑選了一匹小兒馬;白大嫂子,張景瑞的后娘相中硬實馬;老田頭夫婦倆牽了一匹沙栗馬;劉德山媳婦代李大個子挑了一匹白騸馬;李毛驢牽了兩頭毛驢。(各家都分到了稱心的牲口)
(2)換馬:
(要求:重點復述郭全海和老孫頭在換馬過程中的表現(xiàn))
①老王太太不滿意分到的熱毛子馬,郭全海首先提出跟她換馬。
②郭召集積極分子開會,動員大家跟老王太太換馬。
③積極分子們讓老王太太挑馬,老王太太挑走了老田家的沙栗兒馬。
④老田太太不樂意,郭全海又主動找老田家換馬。
2.討論課后練習七
課文寫的不僅分了馬,還分了牛,分了騾子,分了毛驢,總之是分了牲口,但編者為什么不把課題定為“分牲口”而定為“分馬”呢?
討論歸納:
這是一種修辭手法,亦即研究語言技巧的一種方法。以主要代一般,以具體代抽象。例如:說“上街買菜”,實際上不光是指買蔬菜,還包括買魚、買肉、買蛋,打醬油什么的。又如:人們常說“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這“一針一線”指的是群眾利益,這是部分代全體。馬在東北農(nóng)村最多見,最常用,所以它能概括大牲畜的特點。此外,“分馬”讀起來也比“分牲口”上口,所以,本課題目用“分馬”好。
四、作業(yè):
1.細讀課文分析郭全海、老孫頭的性格特征。
2.思考練習題一、二。
分馬 第一課時由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頻道http://www.gymyzhishaji.com搜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分馬 第一課時】相關文章:
第一課時教學反思08-24
《畫家鄉(xiāng)》第一課時說課稿08-18
《“黑板”跑了》第一課時教案08-23
《橋》第一課時教學反思02-28
小學語文第一課時教案01-09
麻雀第一課時教學反思01-23
春第一課時教學反思01-01
z c s教案(第一課時)05-01
《黃河的主人》(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8-17
《生命生命》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