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跡
月亮上的足跡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掌握下列詞語的意思
暢談 昂首挺立 遙遙在望 可望而不可即
(二)能力訓練點
1.訓練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訓練學生的想像力。
(三)德育訓練點
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品質。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掌握詞語。通過查工具書來掌握生詞。
2.開啟學生的想像,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力。通過寫相關的短文來完成。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能力。讓學生閱讀課文,然后引導學生自己歸納登月的幾個階段。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活動設計
結合課文,暢談未來探索太空的夢想。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掌握詞語的意思。
2.引導學生自己歸納登月的幾個階段。
3.討論數(shù)字在文中的作用。
4.展開想像,寫一篇二三百字的小短文。
5.結合課文,暢談未來探索太空的夢想。
(二)整體感知
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快速閱讀全文,把握課文的基本內容。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及目標完成過程
1.學習詞語
暢談——盡情地談。
昂首挺立——昂,仰。仰著頭,直立著。
遙遙在望——遙遙,形容距離遠。形容遠遠地望著。
可望而不可即——即,接近?梢酝,但不能接近。形容看來可以達到而實際難以達到。
2.在教師規(guī)定的時間內,快速閱讀課文。
3.作者以什么為序來介紹人類登上月球的全過程?
以時間為序來介紹人類登上月球的全過程。
4.登月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并概括每個階段的內容要點。
學生討論后歸納:登月的全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3—5),飛船帶著宇航員進入預定軌道。
第二階段(6—9),飛船作登月準備。
第三階段(10—14),宇航員登上月球。
第四階段(15—16)飛船帶著宇航員順利返回地球。
5.宇航員在月球上做了哪幾件事?
學生討論后歸納:宇航員在月球上做了七件事。具體為:①他們檢查了登月器的情況,發(fā)現(xiàn)一切正常;②他們拿出鐵鍬,采集了月壤和月巖的樣品;③他們從登月艙中取出一塊紀念碑,把它樹立在月球上;④奧爾德林從登月艙中取出電視攝像機,安裝在了月球的表面;⑤他們又安裝了一臺太陽風測定裝置,用來檢測宇宙射線,還安裝了用來精確測定月球和地球之間距離的激光儀、安裝了測定月震的月震儀;⑥他們又取出了美國的星條旗,神色莊嚴地把它插在了月亮上;⑦他們跟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接通了電話,進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間的第一次通話。總統(tǒng)熱情地祝賀他們登月成功。
6.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數(shù)字,這些數(shù)字起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后歸納:①用來表時間,如“這一年的7月16日”,“這一時刻的精確時間是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②用來表飛船離地球的高度和飛行速度,如“當達到182公里高度時,第二級火箭自動脫落,速度達到每秒6.8公里”,“此時阿波羅11號飛船的高度為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③用來總結飛行的里程,如“這次偉大的探險來回共經過76萬公里,歷時195個小時,三位宇航員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個星球的探險”。
(四)總結、擴展
本文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1969年7月21日登月的全過程。人類登上了月球,邁出了人類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樹起了宇航事業(yè)的一塊新的里程碑。
結合課文,暢談未來探索太空的夢想。
(五)布置作業(yè)
假設你此時正在遠離地球的茫茫太空中旅行,透過舷艙,你看到了美麗的地球。請以此為觸發(fā)點,展開想象,寫一篇二三百字的小短文。
六、板書設計
月亮上的足跡
朱長超
第一階段(3—5):飛船帶著宇航員進入預定軌道。
第二階段(6—9):飛船作登月準備。
第三階段(10—14)宇航員登上月球。
第四階段(15—16)飛船帶著宇航員順利返回地球。
人類的足跡第一次踏上了月球
樹起了宇航事業(yè)一塊新的里程碑
七、參考資料
全錫珂編著《神秘的太空人)
【月亮上的足跡】相關文章:
月亮上的足跡教學反思02-26
七年級語文《月亮上的足跡》教案04-25
七年級上冊語文月亮上的足跡教案08-24
七年級語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跡》08-22
月亮上的足跡七年級語文教案08-20
七年級語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跡》2篇08-20
我的家在月亮上作文02-06
足跡的作文08-27
春天的足跡02-26
足跡的作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