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網絡環(huán)境下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的整合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案例
摘要:在語文課改實驗中,我們通過探討網絡環(huán)境下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整合的案例,力圖達到信息技術、教學內容、學生、教師四個要素的整合。這四個要素的整合是通過三個階段的活動實現(xiàn)的,包括預習階段的上網活動、課堂教學階段四要素的互動和課后的拓展互動!罢辖虒W”是按照閱讀教學的規(guī)律進行的。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閱讀教學;信息技術;整合
中圖分類號:G623.23.文獻標識碼:C
收稿日期:2004-03-20
作者簡介:李紅梅(1973--),女,湖北咸寧人,小學高級教師,廣東省深圳市北京師范大學南山附屬學校小學部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課前準備】
(一)教學背景
參與教學的是本校三年級電腦實驗班的學生。從2001年9月至今,經過兩年多的電腦學習和實踐,學生已具備了初步的電腦操作技能。能較為熟練地打字,速度快的學生每分鐘可打10個字;能上網查閱自己需要的學習信息,并能把搜集到的圖片制作成幻燈片;同時,還能熟練地運用校園網進行網上交流。
(二)教材內容的分析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通過介紹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麗富饒,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群島的熱愛之情。教學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感受西沙群島風光的美麗,從而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二是學習課文里的優(yōu)美語言,積累好詞佳句。
(三)學生學習狀況分析
由于經歷了兩年多課改實踐的鍛煉,這部分學生思維敏捷、學習主動性強,并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能較好地理解祖國的語言文字,有主動積累語言的積極性,語感能力較強,有獨特的語言感悟能力和較高的朗讀水平,能針對畫面用自己的語言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
西沙群島一帶的海水顏色鮮艷、異常美麗,但因相距數(shù)千里,學生很難有實際的感受;對海里魚的品種、數(shù)量之多,學生都缺乏感性認識。為此,師生應在教學中充分而恰當?shù)匕l(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
(四)教學目標的確定
1.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西沙群島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寶島;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悟,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抄寫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豐富語言的積累。
【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
(一)利用多媒體,了解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觀看地圖,介紹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媒體展示地圖)。
2.全文朗讀視頻演播,初步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教材內容的整合,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并抒發(fā)自己的初步感受。
(二)以學生為主體,借助多媒體朗讀、感悟和品味課文內容
師述:你們有這么多的感慨,一定想到課文里去親自領略西沙群島的獨特魅力吧。請讀課文,找出你最喜歡的自然段細細讀一讀,動手畫一畫。
生:“我喜歡課文的第5自然段。”(讀第5自然段)“我覺得這個自然段描寫海龜?shù)木渥雍苡腥!?/p>
生:“我也喜歡這個自然段,但是我有一個問題:為什么漁業(yè)工人要把海龜翻一個身,抓回家去,而不讓海龜在海里自由自在地游泳呢?”
師:(巧妙地展示.課件)“我們來看一看,漁業(yè)工人是不是把海龜抓回家了呢?”
生:“不是。他們只是逗逗海龜,看看他們龐大的身軀四腳朝天、沒法逃跑的滑稽樣子!
生:“我喜歡第6自然段”(讀)。“因為我很喜歡鳥,喜歡看鳥兒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飛翔的樣子!
生:“我也喜歡第6自然段”(讀)。“我覺得這些鳥兒很可愛,我喜歡它們在茂密的樹林里棲息!
師:“西沙群島是鳥的天下。島上一
【網絡環(huán)境下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的整合】相關文章:
淺談信息技術課程整合下教師角色的轉變08-22
自媒體環(huán)境下旅游整合營銷傳播的優(yōu)化對策08-18
加減乘除:閱讀教學中的整合策略08-20
整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的探討08-24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論文02-17
論網絡環(huán)境下的著作權保護08-18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08-22
淺談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的整合08-24
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整合的意義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