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高三語文 第二單元復習 示例
第二單元復習教學設(shè)計示例一、目標點擊
本單元所選課文,都是語言學方面的,涉及語言和文學,普通語言學理論,修辭學和語用學等內(nèi)容。這些課文,理論性較強,可以通過學習,讓學生對語言理論和語言現(xiàn)象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引導學生在自己的語文實踐中有意識地運用這些知識。
二、要點回顧
《語言與文學》
語言和文學的關(guān)系非常復雜,本文講二者的關(guān)系,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點,用淺顯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加以說明。文章分類論述,從語言的兩個要素——語音、詞匯和語法——分別闡述了語言和文學的關(guān)系。
詞匯與文學,主要講形象思維與具體形象的問題
語音與文學,主要講文學作品的抑揚美和回環(huán)美
語法與文學,主要講整齊的美和用語的簡潔
《語言的演變》
語言包括語音、語匯(世稱詞匯)和語法三個方面,語法的演變同樣也涉及這三個方面,其中語匯的變化最明顯、最迅速。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文章先《以鄒忌諷齊王納諫》為例,從總體上展示語言演變的概貌,說明語言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在不斷變化著的,接著從語匯變化為重點,闡述語匯變化的各種不同方式,說明語匯變化最快、最顯著的特點,最后用舉例的形式簡要說明語法和語音的變化。全文用簡潔、通俗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語言發(fā)展的全貌。
《修辭是一個選擇過程》
本文作者用通俗生動的語言闡述了他對修辭的理解,文章一共講了以下三方面內(nèi)容:什么是修辭、修辭選擇的標準和修辭選擇的條件。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文章從三個方面來闡述了語言的社會功能。
第一,語言和說話。語言是從話語中抽象出來的一套語音、詞匯和語法的規(guī)則,而說話或話語則是運用語言“生產(chǎn)”出來的“產(chǎn)品”,語言存在于說話或話語之中。
第二,語言是人類社會的交際工具,語言是社會現(xiàn)象,它與社會相互依存,是人們交流思想,進行交際的工具。沒有語言,就無法形成人類社會,社會也無法向前發(fā)展,同時,語言沒有階級性,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都有權(quán)使用它,它共同服務于整個社會。
第三,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這一部分闡明語言不僅是人類交際的工具,而且是人類交際中最重要的工具。
三、方法指津
1.學任何知識,都不能學死,而要學活。學死,就是學什么知道什么,不學就不知道,所有的知識都是孤立的、零散的,知識之間缺少聯(lián)系和溝通;學活,就是要把所學的知識融合起來,聯(lián)系起來,能夠聞一知十,觸類旁通,也就是學了知識要能夠融會貫通、遷移運用,把它們化成一個整體,變成已有知識的一部分。
2.語文學習中的遷移運用,主要包括兩層意思。一是運用學過的語文知識理解文章,把握作者的主要觀點,閱讀一篇文章,不僅要弄懂一個個詞、一個個句子、一個個段落的意思,而且要把這些詞、句、段融合起來理解,弄清它們整體的聯(lián)系和意義,進而把這些意義和自己學過的有關(guān)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通過舊知識和新知識的融合,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和作者的主要觀點。比如,我們知道,語言是不斷發(fā)展的,其中語匯的變化最明顯,許多新詞在不斷產(chǎn)生,一些舊詞(特別是時代色彩比較強的詞語)在不斷消失。在這個基礎(chǔ)上學習《語言的演變》一文,就可以從新詞的產(chǎn)生講起,通過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親身體會,讓他們了解語言是不斷發(fā)展的,進而理解語音和語法的發(fā)展變化。二是能夠用文章中的知識解釋相關(guān)的語文現(xiàn)象,并運用于自己的語文實踐。閱讀一篇文章,只限于理解文章本身還不夠,還要能把文章中包含的道理和知識應用于實際。比如這個單元學習語言學方面的文章,就不能僅僅滿足于懂得文章中講到的知識,還要能夠把這些知識轉(zhuǎn)化為相應的語文能力。比如學習《修辭是一個選擇過程》,在弄懂作者的主要觀點時,還要學著運用準確、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適合對象、適應場合,恰到好處地運用語言,使語言產(chǎn)生最佳的表達效果。
四、考點例析
[考點]
1.理解B
①理解文中重要詞匯的含義
②理解并解釋文中重要的句子
2.分析綜合C
①篩選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把握文章思路
③歸納,整合文章內(nèi)容要點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例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沙塵暴
人類總是依據(jù)自身的利益評價外部事物,將之分成優(yōu)劣好壞,而大自然則另有一套行為規(guī)范與準則。現(xiàn)在人們聞之色變的沙塵暴,即由于強烈的風將大量的沙塵卷起,造成空氣混濁,能見度小于千米的風沙天氣現(xiàn)象,其實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項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態(tài)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地質(zhì)史上,風力對草原帶的風化物質(zhì)進行篩選分類:凡搬不動的粗大礫石,留在原地形成礫石戈壁灘;顆粒適中的粗礫石和細砂被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顆粒微小的粉沙細土和微塵,則隨強上升氣流揚上天空,作中長距離的輸送。我國黃土高原的黃土層就是沙塵經(jīng)過百年堆積而成的,華廈文明就是在這塊沙塵積累的黃土地上誕生和發(fā)展起來的。澳大利亞的沙塵乘著南半球的西風掠過塔斯曼海,使新西蘭火山島嶼上的土壤更為肥沃,因而被稱作“澳大利亞出口的珍貴產(chǎn)品”。從非洲內(nèi)陸吹向地中海的強風幫助古羅馬人使用帆船從埃及運回小麥,但也將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塵帶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沙塵暴固然使空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塵含有堿性,又可中和大氣中的酸性物質(zhì),減緩酸雨的發(fā)生。
風是地球上空的傳遞帶,它將大陸的沙塵吹向海洋,又將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陸。沙塵和水氣相遇,便能結(jié)合為云,最終化作降水。可見,沙塵不僅在土壤的分布和補充上扮演著重要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環(huán)上了扮演著重要角色?梢哉f,沙塵也是決定全球生態(tài)平衡的因子。
然而,近百年來,沙塵暴卻已成為影響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一大災害。構(gòu)成我國沙塵暴的物質(zhì)材料,多來自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區(qū)、在人為活動的干預下,特別是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土地過度開墾,工廠盲目建設(shè),排入不加控制,結(jié)果造成生態(tài)巨變;原來有沙漠的地方沙漠擴大了;沒有沙漠的地方沙漠產(chǎn)生了;內(nèi)陸河流程縮短,水量減少,沼澤地消失;河水兩岸的綠色走廊枯萎死亡。這樣,來自大西北的沙塵暴,一路上還源源獲得裸地上新的沙塵暴的補充,而且混入了工礦企業(yè)排入的有害成分和來自草原上牲畜糞便中的病菌病毒?傊,在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后,自然界的風蝕速度已遠遠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一連串的災害也就由此產(chǎn)生。
哥德說過:“自然是不會犯錯誤的,錯誤永遠是人犯下的。”這或許能給我們某種啟示。
1.下列對沙塵暴的解釋,最準確的一項是
A.沙塵暴是由于風將大量沙塵卷起,使空氣混濁,能見度小于千米的風沙天氣現(xiàn)象。
B.沙塵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態(tài)平衡的一項工程。
C.從地質(zhì)史上看,沙塵暴是風力對草原帶的風化物質(zhì)進行篩選分類的結(jié)果。
D.沙塵暴使那顆粒適中的粗砂被和細砂大風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地形。
[答案]A
奇思妙解
這道題的命題角度,表層看是要檢測考生對概念,即對文中重要詞語含義的理解能力;其實質(zhì),則是要檢測他們“篩選并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題的信息源鎖定在原文的段①,它要求考生施展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本領(lǐng)。基于這樣的認識,即可認定,唯有A項揭示了沙塵暴的特征,可見本題答案為A無疑。其他各項,則從側(cè)面介紹了沙塵暴的不同特征,但與A項相比,它們并非本質(zhì)特征,因此,它們都不是“最精確”的。
2.下列對“沙塵也是決定全球生態(tài)平衡的因子”這句話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沙塵這種天氣現(xiàn)象古已有之,它在地球生態(tài)平衡中起著一定的作用。
B.沙塵逐漸積累形成塵暴,在全球范圍內(nèi)起了保持生態(tài)平衡的作用。
C.沙塵含有堿性,能使大氣吵的酸性物質(zhì)得到平衡,從而減緩酸雨的發(fā)生。
D.沙塵不僅在土壤的分布和補充上,而且在全球上循環(huán)上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答案]B
奇思妙解
本題的命題意圖,在于考查學生“理解并解釋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試題要求選擇理解錯誤的一項,這就需要啟動比較與逆向思維,對各選項進行辨析。大家知道,看待任何事物,都需要運用一分為二的辯證觀點,即如沙塵暴,既有令人生厭的一面,又有幫助維持地球生態(tài)平衡好處的一面,據(jù)此來透視A項,則會發(fā)現(xiàn)它是正確的,不符合考試要求。C項的表述,源自原文段②的結(jié)尾處,兩兩對照,沒有毛病,也不符合.試題要求。D項源自段③,即“可見”之后的那個遞進復句,顯然D的表述也是正確的。只有B項的表述,即缺乏嚴密的科學性,又缺乏原文意思的準確性。你想,沙塵聚積,如果沒有風力的作用,怎會形成沙塵暴?可見B項前半句的表述極不嚴密,據(jù)此即可認定B項的錯誤。
3.下面對沙塵暴災害加劇的原因,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強上升氣流把顆粒微小的粉沙細土和微塵揚上天空,作中長距離的輸送。
B.森林大量砍伐,土地過度開墾,工廠盲目建設(shè),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態(tài)巨變。
C.沙塵暴中混入了工礦企業(yè)排放的有害成分和來自牲畜糞便中的病菌病毒。
D.在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后,自然界的風蝕速度已遠遠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
[答案]A
奇思妙解
本題的命題意圖,旨在探索沙塵暴災害加劇的原因,且要求選出“表述不正確”的一項。這就是要求考生不僅要有“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而且要有較高的思辨正誤的能力。觀照原文審視A項,發(fā)覺它只表述了一種現(xiàn)象,并未揭示“災害加劇”的原因,因而可認定,A就是本題答案。
4.根據(jù)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沙塵暴曾給新西蘭、意大利、法國等國家?guī)砗锰,因而必將被人?script>s("content_relate");
【高三語文 第二單元復習 示例】相關(guān)文章:
語文第二單元教案08-26
高三語文的復習教案11-12
語文第一單元復習課教案08-25
語文第二單元教案(15篇)02-07
高一語文第二單元語文教案08-19
語文第二單元教案(通用20篇)02-21
高三語文修辭復習課教案08-26
高三語文的復習教案12篇11-12
高三語文的復習教案(12篇)11-13
高三語文的復習教案(精選12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