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通用16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 1
看了影片《一個都不能少》后,我不由得贊嘆:“多好的一位少年老師!”
影片中的.主人公——代理老師魏故芝,僅僅13歲,小學剛畢業(yè),如今要代替高老師上課了。高老師臨走前告訴她全班28名學生,在他回來之前“一個都不能少”!
內(nèi)因使魏敏芝可以極力克服,而外因卻給魏教芝帶來不小的壓力。第一次縣里選拔明新紅為跑步運動員,她以“失蹤,保住了“一個都不能少”。而第二次張慧科因家庭貧困,突然離校迸城打工掙錢去了。這件事可急壞了魏敏芝。為了“一個都不能少”,她小小年紀,又是女孩。社會交往又少,路途又遠,怎么辦?
魏敏芝首先與同學們一塊兒商量,繼而單獨一人進城尋找。在尋找中,她一整天沒顧得吃飯,一整夜呆在電視臺門外。為了“一個都不能少”,她忍耐粉。她到長途車站,用自己身上所有的錢買了紙和筆墨寫了尋人啟事,又進電視臺……
魏敏芝忍饑挨餓,風餐露宿。四處奔波,是什么力量在激動著她?是愛我課堂,遵守諾言“一個都不能少”,是忠于黨的教育事業(yè)的一顆赤膽忠心!
我今年也13歲了,馬上就要畢業(yè)升中學了?戳擞捌N疑钍芨袆优c鼓舞。我要向魏敏芝學習,樹立“愛我課堂,勤奮好學,爭做四有新人”的堅定信念,將來更好地為祖國做貢獻!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 2
今天是21世紀,我們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用電腦上課,但在偏遠貧困的山區(qū),景象與我們截然不同。老師這次給我們看的電影講述了一個貧困山區(qū)代課老師的故事。
13歲和我們差不多年齡,但是對于貧困山區(qū)的學校,代課老師可以是13歲。魏敏芝就是這個代課老師,其實只是個大孩子。面對這么多調(diào)皮搗蛋的孩子,魏敏芝雖然管不了,但她堅持一個信念,孩子一定不能少。張惠科因為家境貧寒去城里打工,魏敏芝三天三夜步行到城里,到處找張惠科。她好不容易感動了電視臺臺長,終于找到了張惠可。這期間,她吃了不少苦,也付出了很多努力。結果,當她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徒勞的時候,她還是堅持了下來。
在生活中,當我們遇到障礙時,我們不應該這樣做嗎?答案是肯定的。
電影里,還有一個情節(jié)讓我很感動。
粉筆在課堂上什至是習以為常的東西,但對于貧困山區(qū)的`學校來說,卻是彌足珍貴。學習委員是個女生。她非常珍惜粉筆。在她的印象中,高老師連一根捏不住的粉筆都不肯扔。當調(diào)皮的學生張慧科再次踩到壞掉的粉筆時,她極力阻止。魏敏芝知道后,讓張惠科道歉,并買了一盒新粉筆。
看到這里,我很慚愧,因為有時候我背著老師偷偷用粉筆打人。如果電影里的學習委員是一個愛惜公物的人,我就像一個品德低下的人。沒有公德意識,不珍惜財產(chǎn)的人,所以我決定以后要珍惜粉筆和教學用品。
與貧困山區(qū)的教學條件相比,我們是幸運的,更應該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 3
當我們埋怨家長做的菜不好吃時,你有沒有想過山里的孩子都吃些什么;當你把家中舊的筆扔掉時,你有沒有想過山里的孩子連一根粉筆都舍不得扔掉……
沒錯,這部電影就是講在大山里發(fā)生的故事。
水泉村有座“水泉小學”。這是村里唯一一家小學。由于唯一的一位高老師要回家探親一個月,于是,村長就招了一位13歲的.姑娘做他們的代課老師,工資為50元。這所小學其實就是一間小平房,里頭只有桌椅、黑板,破舊不堪。那位姑娘姓魏,同學們都親切地稱呼她“魏老師”。全班有28個學生,高老師臨走前囑咐過她一個都不能少?墒怯幸惶欤嗌系膹埢菘茀s不見了。于是魏老師便踏上了艱辛的尋人之路。經(jīng)過四天不分晝夜的努力,身無分文的魏老師終于找到了他。這事感動了市教育局,教育局不但派車送他們回去,而且還捐獻了不少錢和學習文具。
“一個都不能少”!就因為高老師的一句話,讓魏敏芝為孩子們付出了這么多。這真是一個及有責任心的老師!
一個13歲的小姑娘,就有這么大的責任心和不屈不饒的精神,多么令人感到欽佩啊!
電影中的魏老師就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如果擁有了責任心,你還怕做不成事嗎?如果擁有了不屈不饒的精神,你還怕學習成績不好嗎?讓我一起向魏老師學習,做一個向她一樣的人吧!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 4
看完這部電影,有幾個讓人思考的地方:
一,魏敏芝尋人的主要動機恐怕是為了自己的50塊錢(雖然后面可能有所變化),而她尋人本身這件事是不折不扣的一件好事,在中國,人們習慣認為做好事的'人都出于一種于高尚的動機,所以后來電視臺的主持人在車上會問魏敏芝"你為什么一定要找到他呢"這樣的問題,她肯定下意識認為魏敏芝會說"他是我的學生,我不能讓他失學"之類的話,但是魏敏芝默然不語。
二,在魏的尋人過程中,有遇到好心人,比如叫醒在馬路上睡著的魏敏芝的中年男子,有碰過釘子,比如電視臺值班室的那位阿姨,張慧科也遇到一個還算不錯的小飯館老板,這些人都出于一種正當?shù)睦碛蓻]有給魏敏芝和張彗科進一步的幫助,比如那位中年男子可能趕著要去上班,那位阿姨是按規(guī)章制度辦事,對那位飯館老板來說,能賞給小彗科一口飯算不錯了,這些姑且稱之為一種"正當?shù)睦淠?。似乎無可指責,但總讓我們心里感覺不是滋味。
三,影片最后,電視臺出面,好心人響應,捐錢捐物,一切問題迎刃而解。今天我們?nèi)匀豢梢圆粩嗫吹竭@樣搞運動般的情景,一般是一些病人通過這種方式得到捐助,脫離了困境,可是我們大家都明白,需要幫助的遠不止這些人,而依靠媒體搞捐錢活動的這種方式也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種健全的社會保障機制。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 5
一間破舊不堪的草房子,這就是水泉村水泉小學的教室。教室里的地是泥土地,課桌上滿是裂縫,就像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經(jīng)不起一點敲打。這間教室和我們現(xiàn)在的教室根本就天壤之別,可當年高老師和他的學生們就是在這里辦公和學習的。
高老師是一位十分節(jié)約的人,因為那時村里窮買不起粉筆,高老師經(jīng)常把一個已經(jīng)不能用的粉筆頭用指甲捏著又在黑板上寫了一個字,最后一筆還是用手指抹上去的,同學們都非常喜歡高老師。
可是,突然有一天高老師的媽媽得了重病,高老師不得不回去?伤吡四钦l來教學生們呢?村長就找了一位剛上小學六年級的女生來做代課老師。這位老師(應該是學生)姓魏,高老師臨走前交代她,班上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
于是魏老師便鄭重地答應了下來,幾天后縣里有人到學校里來找跑步跑得快的學生到縣里去訓練。他們選了班上的一個女同學,可魏老師怎么說也不讓把她帶去,村長就偷偷地把那位女同學交給了那些縣里來的人。
自從班里丟了一位學生后,魏老師發(fā)誓不能再丟一個人了?蓻]過幾天,班里那位十分調(diào)皮的同學“張惠科”因為家里窮,所以到城里打工去了,老師歷盡千辛萬苦到了城里,又想盡了各種方法找“張惠科”,如寫《尋人啟事》,《廣播找人》等,終于通過電視臺的《生活七彩橋》這個節(jié)目上找到了,并獲得了許多的“愛心基金”。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 6
聽到電影的名字很有趣。不過在學校也只是放了一點,因為語文課就停止了。當我回家時,我無法停止思考這部電影。最讓我忘不了的是魏老師找張惠科的那一段。
魏老師看似是六年級小學生,卻擔任水泉小學的代課老師,盡到“一個也不能少”的職責。
魏老師千方百計籌錢在城里找到張惠科,上了車,卻在半路上被發(fā)現(xiàn),被人趕走了。其實我想:我可以回去了,好好掙錢買票坐公交車去市區(qū)。的。但她沒有那樣做,而是走進了城里。到了城里,他找到了接張惠科上班的人,當?shù)弥獜埢菘谱邅G的時候,想必她此時一定很難過吧!他沒有放棄,而是抱著我要找張慧科的心態(tài)。
魏老師,他給張惠可想了很多辦法:去火車站播廣播,看到街上貼的尋人啟事,她也去買筆墨寫尋人啟事,終于得到了一個人的建議來到電臺。
因為他沒有證,沒有推薦信,沒有保障,找不到導演,所以被活活踢了出去。然而,魏老師不僅沒有放棄,還在廣播站門口等了一天半,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一個也不能少。
一個戴眼鏡的人從廣播站里走了出來,魏老師問:“你是臺長嗎?”物資等。他和張慧科興高采烈地回到了水泉小學。
最后一幕,講臺上放了很多粉筆,有的`是水彩畫。張惠科問道:“我可以多寫幾句嗎?”魏老師說:當然可以。于是張惠科在黑板上寫下了三個大字——魏老師。
現(xiàn)在我們和他們完全不一樣了。我們的條件比他們好很多。我們應該珍惜學習的機會。魏老師對學生的關心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們應該更加尊重老師。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 7
記得曾看過張藝謀導演的一部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在電影中,高老師囑咐代課教師魏敏芝說:“教育對每一個孩子都十分重要,要想辦法讓來上課的孩子一個都不能少!笨稍谀莻經(jīng)濟落后的地方,還是有的孩子因家境困難,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年僅13歲的魏老師恪守著自己的承諾,想方設法終于讓所有的孩子一個也沒有少……看完了電影,我雖為魏老師的敬業(yè)精神所感動,但也有些不以為然,當人們還在受著衣食住行的困擾之中,是否接受教育并不是最重要的。
后來,在課本上學習了“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yǎng)子使其善也”。才真正領悟到教育的含義。感受到教育是一種力量,更是改變?nèi)说拿\和開啟未來大門的鑰匙。在接受教育中,讓人們獲得知識,增長能力。否則就如同無人過問的植物,難以適應發(fā)展變化的社會。教育對一個國家也同樣到關重要,沒有了教育,科技就不能發(fā)展,經(jīng)濟就不能繁榮,社會也無法進步。雖然,現(xiàn)在我們國家的教育水平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但和發(fā)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而且就我們國家自身來說,教育的.發(fā)展也相當不平衡,經(jīng)濟落后的地區(qū),很多孩子都無緣于學校,無緣于教育。“一個也不能少”這個責任是多么的重大,任務是多么的艱巨啊!
為此,我們這些生活在幸福家庭的孩子們都應該珍惜自己的學習機會,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學習,自覺接受教育,長大后真正為國家、為社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讓我們在教育中感受幸福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未來。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 8
電影里的細節(jié),刻情的一點一滴也叫我回味,引發(fā)我再度的思考。一方面充滿整個腦子只是代課老師魏敏芝找回貧苦學生張慧科的故事情節(jié),感人至深,扣人心弦。另一方面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憾了,尤其是當小魏老師面對著鏡頭,流著淚說:“張慧科,你跑到哪里去了……”的時候,我的心不禁顫抖一下,那種老師對學生的愛一下子涌出來了。
魏教師只有十三歲,還只能算是個大孩子而已,但她倔強甚至固執(zhí)地遵守著“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作為一個“代課”老師,她對這份責任執(zhí)著的追求,這是一種讓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她的堅定,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同時我也看到了貧困小村老師的最純潔的責任心和關愛的情節(jié)!我成為人民教師,我應該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
魏敏芝老師是片中的主角,但我覺得還有另一個不是主角的“主角”——高老師。盡管影片里高老師只在開始時,出現(xiàn)了不到十分鐘的時間,然而:他的精神仿佛貫穿了整部電影。
回到我們《指南》的學習中,它更強調(diào)“學習品質的好壞決定了兒童現(xiàn)在和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的質量”。我覺得在影片中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那種想學習、愿意學的精神是值得我們當今社會人重視的關鍵,他們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都能每天按照時間來分配教學內(nèi)容,那么,我們現(xiàn)在這么好的`條件下,可千萬不能忘本!因此,從小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才是我們教育任務的核心。
感人至深的真實情節(jié)、讓人憂慮的農(nóng)村教育,可能都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思考的問題。讓所有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一個都不能少!這也是我們所有人需要付出努力和愛心去做的事。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 9
剛開始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看到正面就開始審題了。是錢不多,還是人多?等到后來看到了,才漸漸明白……
魏敏芝是一名13歲的學生,但她卻充當著孩子們的老師。她最初的愿望是教完一個月,把自己的50塊錢拿走。艱難的事情,可是事情卻出乎她的意料,她根本就無法控制。
張慧科是班里最調(diào)皮的學生。他一開始總是和魏敏芝對著干,非要反其道而行之。有一次他因為鬧事和魏敏芝吵架,把粉筆都踩壞了。他們的.處境很為難,因為高老師臨走前叮囑魏敏芝要好好保管粉筆,因為粉筆在這里很珍貴。
后來明星光被帶去參加城里的跑步比賽。魏敏芝試圖阻止他,但最終被張惠科出賣而失敗。后來,張惠科和孫志美因家庭貧困到城里打工。魏敏芝知道后湊錢找他,卻因為沒錢坐車進去,被甩了,最后還是雙腳往城里走。魏敏芝找到孫志美,讓她和自己一起去火車站找他。他甚至打開了擴音器,但仍然沒有任何消息。與此同時,張惠科一個人走在路上,肚子餓了,看著包子久久不肯走,最后店家給了他一個充饑。后來,他認識了一個不錯的老板娘,收留了他。 魏敏芝一直用各種方法找到張惠科,不惜把所有的錢都花在寫那些“沒用”的尋人啟事上。最后,她發(fā)現(xiàn)電視臺可以幫她找到。她又用腳走了好遠才到那個地方。
張惠科很感動,他很感激魏老師,因為如果沒有她,他就一直在這個陌生的城市里漂泊、漂泊,魏敏芝為什么不行呢?為了找到張慧科,她使出渾身解數(shù)找到了張慧科,兩人的感情也加深至今!
記者采訪張惠科時,他問:“讓你最難忘的事情是什么?”他回答:“乞討!”如此一來,你弱,它就打敗你,你越強,就越能活下來!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 10
一天,我在電視上觀看了《一個也不能少》的影片。雖然影片沒有歐美大片那樣惹人看,但它卻有另一種強大的力量震撼著觀眾--那就是責任的分量。
片中主人公--鄉(xiāng)村民辦小學教師魏敏芝到水泉小學代課,學校里只有28名學生,她的責任就是在她代課期間保證28名學生都能上學。在她任教過程中,有兩名學生由于家庭困難上不起學而退學到城里打工。魏老師憑著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竭力找回退學的兩名學生。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徒步走到城里,四處尋找,張貼尋人啟事未有結果后,終于在電視臺的幫助下找到失學的學生,并由此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我想,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在鼓舞著她。記的影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高老師在去省城辦事老師正是牢記這一囑托,激發(fā)了內(nèi)心的責任感,才使以后一系列的“壯舉”成為現(xiàn)實。前留下了這樣一席話:“這里的28名學生是全村的希望,在我回來前,一個也不能少!”魏老師正是牢記這一囑托,激發(fā)了內(nèi)心的責任感,才使以后一系列的“壯舉”成為現(xiàn)實。
影片放完了,而我依然沉浸在那一幕幕感人淚下的情節(jié)里。我為一名年齡幾乎和我大小的女代課老師為了找回輟學學生歷經(jīng)千辛萬苦的強烈責任心所感動;為60多歲的老教師為了貧困山區(qū)小學兢兢業(yè)業(yè)教學數(shù)十載的敬業(yè)精神作感動;為28名貧窮山區(qū)小學生在四面漏風的艱苦學習條件下依然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為幫助代課老師回找輟學孩子的社會眾多好心人所感動。回想我們生活學習在舒適的環(huán)境中,有茅老師等這樣一批耐心負責的好老師教我們,可我們卻不能充分珍惜這良好的學習機會時,我的視線已被淚水模糊 ……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 11
在上星期的電影課上,我們看了一部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它是著名的導演——張藝謀的作品。
水泉小學的高老師要回家看望娘棉桃,不幸落入土匪劉八爺手中,病重的母親,村里只有這一個老師,棉桃逃跑的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劇情被追逼無奈跳入村長從鄰村找來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魏敏芝替高老師代一個月的'課。高老師嫌她年齡小,怕她上不了課,村長說找個人很不容易,能湊和一個月就行了。一個都不能少介紹水泉小學原有學生三四十人,每年都有學生流失,現(xiàn)在只剩下28個人了,高老師臨走再三囑咐魏敏芝,一定要把學生看住,一個都不能少。不能沒有你劇情介紹魏敏芝每天讓學生抄課文,清點人數(shù),誰要把學生弄走就跟誰急,連村長也不例外。學生們見她人小,又不會上課,一個都不能少故意跟她搗亂,教室里亂哄哄的,魏敏芝只是守在門口,不到時間不讓學生走。十歲的張慧科是班上的學習委員,母親常年臥病在床,一個也不能少家里欠債無力償還,他不得不到城里打工掙錢。一個不能少電影魏敏芝牢記高老師的叮囑,決心把張慧科找回來。她只身一人踏上了進城之路,在茫茫人海中尋找,歷盡各種艱辛,遇見各式人等,一個都不能少在好心人的幫助下終于不辱使命,將她的學生找了回來。
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如果你經(jīng)受不了挫折而放棄,最終就會一事無成。
毅力可以改變一切,讓我們現(xiàn)在開始磨練意志,據(jù)有和魏老師一樣的堅持不懈的精神。我相信毅力可以改變我們的人生道路,雖然它很坎坷,但我們可以用毅力把坑洼的地方填平,我們要一起加油努力,一起走向美好的未來,勝利的曙光正在迎接我們!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 12
這是部十分感人的電影,講的是:在一個很貧窮的村子里,有一位叫魏敏芝的代課老師,她答應原來的老師,學生一個都不能少。結果,先后少了兩個學生。在自己帶的28名學生的幫助下,魏老師經(jīng)過長途跋涉,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那兩名學生的故事。
這個代課教師自己只有十三歲,比我們大不了多少,還只能算是個大孩子而已,但她倔強甚至固執(zhí)地遵守著“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農(nóng)村的孩子也許不如城市的同齡人見多識廣,因而常被一些人認為:“不懂事兒”。但是,作為一個普通人,她對這份責任執(zhí)著的追求,這是一種讓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這種精神和信念在現(xiàn)在的很多城市孩子和成人身上,是找不到的。
我為電影里所展示的農(nóng)村孩子上學的問題感到難過。魏敏芝老師是片中的主角,但我覺得還有另一個不是主角的“主角”——高老師。盡管影片里高老師只在開始時,出現(xiàn)了不到十分鐘的時間,然而:辦公桌上精心用牛皮紙包好的教科書、臨時搭起的床鋪、學習委員張明仙的日記、魏敏芝因日記所受到的啟發(fā)、孩子們不離嘴邊的“高老師說的”...... 他的精神仿佛貫穿了整部電影。
魏老師的堅定,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同時,這部電影也讓我感受到了貧窮家庭的艱難和城市里好心人的愛。我們能夠坐在整潔明亮的教室里學習,已經(jīng)算是十分幸運的了,所以,一定要珍惜這個機會,好好學習,遵守紀律。
所有的孩子應該都跟我們一樣,有在課堂里接受教育的機會!——一個都不能少!這,也許是影片真正要告訴我們的,也是我們所有人需要付出努力和愛心去做的事。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 13
上個星期,我在學?戳艘徊侩娪懊小兑粋都不能少》。一開始,我還 覺得這部電影很有趣,到底是什么,一個都不能少呢?可看了以后,我感慨萬千。
記故事大意是這樣的:一個小孩因為沒錢上學,他的爸媽就讓他和一些人一起去省城打工,可到了火車站,因為那里人山人海,他走丟了。后來他僅十幾歲的老師知道他去省城打工,連夜走到了省城去找他。后來,他經(jīng)過電視臺臺長的幫助下,她終于找到了她的學生,她很高興,她的學生也很高興。
雖然你可能會覺得這部片子是假的,但是,我告訴你,其實它里面的人物真的是鄉(xiāng)村里面的人,而且他們還 是第一次演,就能演得這么好,可見鄉(xiāng)村里真的發(fā)生著這些事情,還 可以看見鄉(xiāng)村里面的人是多少可憐、多么窮和苦。
現(xiàn)在,再回到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中來,我們是多么幸福,有吃有喝、豐衣足食,你想要什么,你的爸媽都會盡量滿足你的愿望。我們現(xiàn)在和鄉(xiāng)村里的`孩子真是天壤之別!
在《一個都不能少》中還 有令我感動的事,如:那個魏老師為了要去找電視臺臺長,竟然在電視臺門前整整等臺長等了一天半,而且晚上為了充饑,吃別人吃剩下的東西,晚上睡覺就露宿街頭,最終,終于見到了臺長。在魏老師在拍一個新聞的時候我又感動了,她在拍電視時說到:“張圍科我找你找了三天了!”。說完,眼淚“刷刷”地往下掉。
看了《一個都不能少》這部電影,我明白了鄉(xiāng)村的孩子是那么可憐,那么窮,有些連學都上不起,和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是天壤之別,我要好好學習,將來報答父母。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 14
今天,老師給我們看了一部影片,名叫《一個都不能少》,我看完之后深受感動。
這部影片主要講的是一個關于鄉(xiāng)村教師魏敏芝的故事,她年僅13歲就去農(nóng)村教書,(建議刪掉)當小學代課老師,后來去縣城里找一個輟學的小男孩……
班上有個頑皮的小男孩叫(過渡不自然,建議改為:這個中途輟學的小男孩名叫)張慧科,他父親很早就去世了,母親也(又)生了重病,為了治病,家里欠了一屁股債;為了還債,張慧科被迫輟學,去城里打工……可后來卻走丟了,魏老師知道以后,獨自一人四處尋找,用廣播找人,用尋人啟事,都沒有找到。一共找了他三天三夜,(這句建議放在這段的.最后。)她餓了就吃別人的剩飯,渴了就喝自來水,困了就睡在路邊,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回班上課,不荒廢學業(yè)。最后,她終于通過電視臺找到了張慧科。
在這部電影片里,最令我感動的是:魏老師為了找張慧科,歷盡了種種困難,喝自來水,吃剩飯,睡路邊,她竟然那么心甘情愿。還有她為了找回學生,寧愿自己受苦,好有責任心,好偉大呀!(這正是師德的最好體現(xiàn)。)
這一幕也讓我想起了生活中的兩件事:在5、12大地震里的一位人民教師,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去保護學生,最后,那個老師被壓在廢墟下,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被他保護的四個學生都活下了下來。而另一個老師,名叫范跑跑,在大地震里,他丟下一個班的學生自己逃跑了,這真是個鮮明的對比呀!(都同樣是老師,差距怎么這么大呢?)
所以,我希望社會上所有的好心人都能獻出一份愛心,去幫助那些失學的孩子!關注農(nóng)村教育!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 15
這天,我為了完成語文作業(yè)而觀看了“一個都不能少”。這部影片的開頭真的有些奇怪,只有“一個都不能少”幾個大字。隨后便是正片,第一幕便引出了。學生中也有不少搗亂的,其中一個就是張慧科。他經(jīng)常和老師對著干,似乎班里所有的壞事都有他一份。
但是他家非常貧窮,以至于他輟學去城里打工。他走了之后,學校所有人都想把他找回來。當魏老師呼吁學生搬磚時,全班同學異口同聲的那一個“好”就是最好的證明。但無奈錢還女主角——魏敏芝。她是一位代課老師。這所學校原來的高老師母親有病,所以她才來代課。高老師仔細的叮囑了她,這里原來是有三四十個學生,現(xiàn)在只剩二十八個了。所以“一個都不能少”。還有一些小事,從這些中可以看出兩點,一是高老師是一位認真負責,熱愛學生的老師,學生與他的親密也可以說明這點。二則是這個地區(qū)的貧窮與落后,“太陽照到釘子上的時候放學”這里連個鐘表都沒有,只能用這種粗略的方法計時。之后,我了解到高老師能用粉筆頭寫出一個字來,才更加體會到這里的.苦。盡管這樣,學生們還是很開心,鄉(xiāng)村人民質樸的特點一覽無余是不夠,只有魏老師一個人去了城里。她先去找了和張慧科一道來的阿姨,這個片段使我感受到了魏老師的變化:她一開始是為了錢,但現(xiàn)在是為了“一個都不能少”;她半夜在椅子上寫尋人啟事時我也為之心酸,她居然為了一個差生如此拼命!但使我潸然淚下的還是那一句句“你是臺長嗎?”這是多么無助的呼喊啊!也正是她愿意為這個孩子付出一切的證明。
1999年的時代背景,造出了這一部電影。感謝老師為我們的付出!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 16
聽影片名感覺挺趣味的。可是,在學校只放了一點,因為還要上語文課的緣故,就停止了;丶遥瑢@部影片念念不完。最讓我忘不掉的就是魏教師找張慧科的那一段。
魏教師看起來還是一個六年級的小學生,卻擔任了水泉小學的代課教師,并且做好“一個都不能少”的職責。
魏教師千方百計的湊錢到城里去找張慧科,坐上車了,可是中途被人發(fā)現(xiàn),被別人趕了下來,其實我想:明明就能夠往回走,掙好錢在買票坐車去城里的?墒撬龥]有,而是走路到了城里。到城里他找到了帶張慧科去打工的人,得知張慧科走丟了,我想這時她心里肯定很難過吧!他沒有放棄,而是抱著我偏要找到張慧科的心態(tài)。
魏教師,他為了張慧科想出了很多辦法:去火車站播廣播,看到大街上張貼尋人啟事她也去買筆和墨寫尋人啟事,最終得到一個人的'指點來到了電臺。
因為他沒有證件,沒有推薦信,沒有保障,也找不到臺長,所以活生生的被趕了出來?墒牵航處煵粌H僅沒有放棄,在電臺門口等了一天半,他的心里僅有一個念頭:一個都不能少。
從電臺里走出一個戴眼鏡的,魏教師問道:“你是臺長嗎?”這個臺長心地很好,不僅僅讓他上電視,還使富有的人捐了許多粉筆,錢,學習用品等。他和張慧科一齊開開心心的回到了水泉小學。
最終一幕,在講臺上擺了好多粉筆,還是水彩的,張慧科問:“我能多寫幾個字嗎?”魏教師說:“當然能夠”于是,張慧科在黑板上寫了三個大字———魏教師。
此刻的我們,與他們完全不一樣,我們條件比他們的好多了,我們應當好好珍惜學習機會。魏教師對學生的關心遠遠超乎了我的想象,我們應當多尊重教師。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相關文章: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04-01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08-30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09-03
張藝謀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03-22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11-19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01-18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1000字03-21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15篇06-16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15篇11-17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 15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