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詩詞五首《漢江臨眺》《浣溪沙》等
教學建議
一、《漢江臨眺》教材分析
開元二十八年(740)秋,王維40歲時,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去黔中、嶺南任選補使。選補使是朝廷派往邊遠地區(qū)選拔地方官員的使臣,是一種為期幾個月的臨時出差,不同于放外任或貶謫,所以王維此時的心情是比較舒暢的。在去桂州(今廣西桂林)任所途中經過襄陽時寫了這首詩!稘h江臨眺》即來到漢江登臨眺望!疤鳌,有一個本子作“泛”,即泛舟漢江。從詩中所寫景物來看不應是泛舟時所見,故應以“漢江臨眺”為準。
漢水源于陜西寧強,流經襄陽東南折至漢陽匯入長江。這是一首五言律詩,詩人寫在漢江邊登臨遠眺之所見所感。開頭第一、二句總寫漢江形勢。漢江處于古代楚國境內,既與三湘之水匯合,又與來自荊門的眾多河流連接,所以水勢浩瀚。中間兩聯(lián).寫作者縱目所見。其中第三、四句寫漢江水流洶涌,似向天地之外奔流而去,遠山由于被江面蒸騰的水氣所籠罩,所以若有若無,時隱時現(xiàn);第五、六句寫襄陽一帶的城郭樓閣,遠遠望去似乎飄浮在前面的江面上,翻滾起伏的波瀾好像撼動得遠處的天空也忽上忽下的。這兩聯(lián)突出地描繪了漢江水勢的雄偉壯觀。詩人緊緊扣住臨眺之所見,即總是在寫自己的視覺感受。他運用想像和夸張的手法,又通過人的錯覺來寫水勢之大,流速之快。從江流到山色,從郡邑到遠空,視野極其開闊,境界極其廣遠。王維不只是詩人,還是一名畫家。蘇軾曾評議他的詩和畫是“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在這首詩中,王維把畫家的觀察、詩人的思考、繪畫的技巧、詩歌的手法極自然地結合起來了。他巧妙地描繪了同時并列于空間的景物,生動地表現(xiàn)出自然界持續(xù)性的運動、變化。古人有“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的說法,可引導學生依據(jù)詩句想像并描述詩中所展現(xiàn)的富有動感的畫面。
結尾兩句“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中的山翁原指晉朝人山簡。山簡是“竹林七賢”中山濤的兒子,曾任征南將軍,鎮(zhèn)守襄陽。據(jù)《晉書·山簡傳》記載:山簡性嗜酒,在襄陽“優(yōu)游卒歲,唯酒是歌”,當時有兒歌曰:“山公出何許,往至高陽池。日暮倒載歸,酩酊無所知……”此詩中的山翁借指的到底是誰,有兩種說法:一是指襄陽地方長官。王維說:襄陽風景極好,自己愿意留下來與地方官同飲;一是詩人自指。是說襄陽這樣好的風景,正是留給自己來飲酒賞景的。解作詩人自喻較能貼切地表達詩人對漢江風景的贊美?梢宰寣W生自己去體味兩種解釋,提出自己的看法。
全詩集中筆力在寫水,寫漢水所處的地勢是接三湘,連九派;寫漢江水域遼闊,波瀾起伏,江流直下?梢哉f是句句不離水,“山色有無中”是山的實景,但也還是由于漢江水氣遮擋的結果,所以,水的形象使這首詩構成了一個完美的整體。作為律詩,不但每一聯(lián)的對仗都十分工整,而且詩人還非常重視煉字,像“接”與“通”,“外”與“中”,“浮”與“動”,都對描寫自然景物的動感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浣溪沙》教材分析
北宋初年詞的創(chuàng)作主要承襲五代遺風,多為宴席間娛賓遣興而作。所以要求協(xié)律,宜于歌女逐弦管之音演唱。從內容看多是吟風雪詠花草,寫離別道相思之作;在藝術上則以委婉濃麗為主導風格。
晏殊官至宰相,一生顯貴,以“善知人”著稱。他生活優(yōu)裕,喜聚客宴飲。其《珠玉詞》被視為婉約詞派的正宗。這首《浣溪沙》是晏殊的代表作,也是宋詞中被后人廣為傳誦的名篇。
《浣溪沙》詞分上下兩片,每片三句。主要.寫作者在春天黃昏時的生活和心情,它的好處在于擺脫了代歌女立言的代言體,直接真實地抒發(fā)了個人的生活感受。上片.寫作者在唱一曲新詞,飲一杯醇酒時,竟感到這樣的生活已經無數(shù)次地重復,因為春天的天氣同去年一樣,亭臺景物也都依舊。作者看見“夕陽西下”想到了歲月在不斷地流逝。時間是不能倒流的。在這里,作者向我們傾訴的是他所感到的生活的空虛、無聊,同時也有一種對時光流逝的惋惜之情。下片進一步寫這種生活感受。時間永不停滯,春花紛紛凋謝,燕子又回來尋找舊巢。對春花落地感到無可奈何,燕子年年歸來也不覺新奇。這一切都取決于自然規(guī)律,是人力難以支配的,而人只能在花開花落、燕去燕來中逐漸衰老,想到此他只有獨自一人在小園花徑間不斷地徘徊。在詞中作者對生活的體驗,對人生的思考借助曲、酒、夕陽、落花、燕子并通過自己的觀察與感受表現(xiàn)出來,所以做到了景與情自然結合,渾然一體!盁o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晏殊頗為自得的奇偶佳聯(lián),也深受后人的贊賞。
對于詞人的心態(tài)及詞中的情感,中學生可能難以理解,應多引導他們去分析作者對歲月的愛惜和對生命的珍視,并啟發(fā)他們鑒賞這首詞在語句和對仗上的藝術技巧。
三、《江城子·密州出獵》教材分析
蘇軾在熙寧四年(1071)因對王安石變法持不同政見而自請外任。朝廷派他去當杭州通判,三年任滿轉任密州太守。這首詞是熙寧七年(1074)冬與同僚出城打獵時所作。
詞的上片記敘此次出獵的情況。蘇軾此時40歲便自稱“老夫”,頗有悱惻意味。開頭說老夫本不該狂,而自己卻聊且要發(fā)發(fā)少年人的豪情狂態(tài)。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架著蒼鷹,戴上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領眾多的隨從,縱馬狂奔,飛快地越過小山岡。說明這是一次裝備齊全,人數(shù)眾多的熱熱鬧鬧的狩獵!熬砥綄睒O言行走之快,可見出獵者情緒高昂,精神抖擻。下面一層.寫作者為回報人們傾城而出觀看太守狩獵的盛情,他要像當年的孫權那樣親自挽弓,馬前射虎。孫郎即孫權,《三國志》記載在一次出行中,孫權的坐騎為虎所傷,他鎮(zhèn)定地在馬前擊斃了老虎。這就在大幅度地描繪出獵的群眾場面后,又特別突出地表現(xiàn)了作者的少年狂氣。
下片以抒情為主,.寫作者酒酣之后胸寬膽壯,兩鬢出現(xiàn)了一點白發(fā)又有什么關系呢!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夠重用他,給他機會去建立功業(yè)。這里作者用了一個典故,據(jù)《史記·馮唐傳》記載:漢文帝時,魏尚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報功時算差了六個首級而獲罪削職。后來,文帝采納了馮唐的勸諫,派馮唐持符節(jié)到云中去赦免魏尚。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什么時候朝廷能像派馮唐赦魏尚那樣重用自己呢?最后作者表述了自己企望為國御敵立功的壯志,說到那時我一定會把雕弓拉得滿滿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過去。天狼星,據(jù)《晉書·天文志》說是“主侵掠”的,這里用以代指從西北來侵擾的西夏軍隊。蘇軾在結句表達了自己關懷國家命運,要報效國家的愛國精神。
這首詞從題材、情感到藝術形象、語言風格都是粗獷、豪放的。與晏殊的《浣溪沙》格調截然不同。寫此詞后,蘇軾曾寫信對朋友說,這首詞“雖無柳七郎(柳永)風味,亦自是一家”(《與鮮于子駿簡》),可見當時的作者已意識到詞有兩種不同的風格,蘇軾在他的一些詞作中便是自覺地在創(chuàng)立自己的風格。
學習中可引導學生比較晏殊《浣溪沙》與蘇軾這首《江城子》在題材、思想感情、藝術形象、語言格調諸方面的不同。
四、《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教材分析
這首詞寫于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棄疾退居江西上饒時。辛棄疾不只是詞人,還是一位愛國武將,他積極主張抗金北伐,在任職期間堅持練兵備戰(zhàn),因而不斷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誣陷。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在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任上,被人彈劾罷官。他不得已而在上饒帶湖賦閑家居。陳同甫,名亮,也是主張北伐的愛國志士,與辛棄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經常有書信往來,詩詞唱和。這首詞就是寄給陳亮的!皦言~”,即內容、情感、形象、語言等方面都豪放、壯美的作品。
上片描述軍旅生活。一、二句.寫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燈芯觀看寶劍;早晨醒來時聽到了眾多軍營里傳來的號角聲。開頭兩句便把鏡頭定在了軍營之中,這正是作者曾經歷過而今已失去的生活場景。三至五句每句寫一事:在軍營里與部下分食八百里炙;聽樂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戰(zhàn)場上檢閱軍隊,指揮戰(zhàn)斗?磳殑,聽號角,分麾下炙,聽塞外聲,沙場點兵都是極雄豪、壯美的事,這都是作者熱愛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記憶,它說明已被削去官職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羨軍中生活,渴望再有機會從軍殺敵,建功立業(yè)。
下片前四句描寫戰(zhàn)斗場面。作者騎著飛快奔馳的的盧馬,猛力拉滿霹靂作響的雕弓。馬快弦急說明戰(zhàn)斗的激烈和順利。他要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復失地的大業(yè),以贏得生前的功勛,身后的美名。率師北伐,統(tǒng)一南北,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寫到這里已達到這首詞的最強音,它充分地表達了作者的愛國激情和雄心壯志。但結語卻只有五個字“可憐白發(fā)生”。這五個字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輕時的經歷現(xiàn)在只是一種追憶。一方面說明自己已年近半百,兩鬢染霜,還能有機會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嗎?所以最后一句也是壯語,只是它已變雄壯為悲壯,充滿了作者壯志不遂的抑郁、憤慨。
這首詞上下兩片共十句,前九句每句詠一事,節(jié)奏緊湊,寫聲繪色,形象鮮麗、生動。最后結句戛然而止,但卻遺音繚繞,余味無窮。此句內涵豐富,可引導學生結合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有意地作“壯詞”,“壯”正是這首詞的風格特色,可以讓學生體味這首詞的“壯”是怎樣體現(xiàn)出來的。辛棄疾作詞多用典故,他的用典不只貼切,且寓意豐富,應適當講解“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馬作的盧飛快”的意義。
五、《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教材分析<
【詩詞《漢江臨眺》《浣溪沙》等】相關文章:
美麗的漢江作文03-09
渡漢江作文04-25
夜游漢江作文05-20
浣溪沙作文08-18
蘇軾《浣溪沙》講稿08-19
渡漢江作文5篇04-25
漢江景色優(yōu)秀作文(通用20篇)05-23
“保護漢江,愛我家園”活動匯報材料08-20
詩詞名句08-24
詠梅詩詞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