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 -食物從何處來
教學建議
一、題目分析
“食物從何處來”用的是問句形式。中國有句老話,叫“民以食為天”,可見食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吃的糧食、蔬菜從哪里來?吃的雞鴨魚肉從哪里來?大家或許會覺得這問題簡單得很,糧食、蔬菜是地里種出來的,雞鴨魚豬主要靠人們飼養(yǎng),這是從日常生活的角度歸結出來的。從生物學的角度該作出怎樣的回答呢?這個題目的作用是清楚地告訴讀者文章所要說明的內(nèi)容;而且題目通過設問,把日常生活中人人接觸而易引起誤解的問題提了出來,可引起閱讀興趣。
本文是一篇較為復雜的說明文,它從介紹食物的本質特征出發(fā),解說了食物的來源。本文清楚地介紹有關知識,解說有關事理,恰當?shù)剡\用了多種說明方法,把食物的來源問題說得一清二楚。
二、段落結構
全文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說明“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
這部分先說明一粒種子長大成樹,一顆魚卵變成大魚,需要很多有機物質,一切生物活著需要能量。然后指出構成生物軀體的有機物質和供應生物能量的物質都靠食物,得出“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的結論。同時,給“食物”下定義,舉例說明,使人對“食物”有個明確而科學的認識。為下文說明中心問題作鋪墊。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至全文完)詳細說明我們的食物從何處來。這部分分三層。
第一層(第3自然段)用設問法提出一切活的生物如何獲得食物,然后回答說有兩種不同的途徑和方法。
第二層(第4至第12自然段)分述一切生物獲得食物的兩種途徑和方法:自養(yǎng)和異養(yǎng),在自養(yǎng)方面,說明綠色植物怎樣制成含有高能的食物的過程,特別著重說明光合作用。在異養(yǎng)方面,說明人和其他動物歸根到底都是靠植物來生活,特別說明人的食物從哪里來。
第三層(最后一段).總結全文,點明一切生物怎樣獲得食物:“靠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來獲得食物”;卮鹆宋恼聵祟}和文章第二大部分開頭提出的問題。
三、中心和材料
本文確立中心:各種生物維持生命的有機物的來源,即一切生物的“食物從何處來”的問題。然后圍繞中心,集中大量材料,解說一系列具體問題,如構成動植物軀體以及維持生命的物質是哪些,動植物怎樣生存,人和一般動物生存方式有何不同,微生物生存方式有什么獨特等。文章由于有了中心,才繁而不亂,有條不紊。
四、恰當?shù)脑斅?/p>
本文先解說植物、動物、微生物、人類有自養(yǎng)、異養(yǎng)的不同,再解釋異養(yǎng)型生物無論“吃草吃素”歸根到底是靠植物來生活,最后得出綠色植物所制造的有機物質,是除了個別微生物之外,其他一切微生物以賴以生存的食物的結論,這樣光異后同,思路清晰。再根據(jù)“理解·分析”二的提問,可以知道文章為什么先說、詳說“自養(yǎng)”……(見練習題)因為“自養(yǎng)”是綠色植物利用光能把無機物制造成有機物的營養(yǎng)方式,是地球上有機物的重要來源。而“異養(yǎng)”是動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靠植物來生活的營養(yǎng)方式。如果不先說明“自養(yǎng)”,“異養(yǎng)”就難以解說清楚。又因為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極其復雜的生理過程,所以就詳寫“自養(yǎng)”。“自養(yǎng)”了解清楚了,“異”也就容易理解,可以略寫。人類對食物的獲取,不僅是對動、植物的利用,而且是改造它們,使之更好地為人類服務,這部分說得多些,使讀者理解人類改造自然的重大意義。
五、說明順序
事理說明文一般采用邏輯順序說明事理。邏輯順序表現(xiàn)在很多方面,本文.寫作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對自然界生物生存方式的分類概括,而在于從大量生物生存方式差異現(xiàn)象中,推本求源,引出規(guī)律。正因為如此,文章先解說植物、動物、微生物、人類,有自養(yǎng)、異養(yǎng)的 不同;然后闡釋異養(yǎng)型的生物無論“吃葷吃素”,歸根到底靠植物生活的道理;最后得出綠色植物所制造的有機物質,是除了個別微生物之外,其他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食物的結論。這是先異后同的說明順序,屬于邏輯順序范疇。采用先異后同的邏輯順序說明,符合人們從部分到整體,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規(guī)律,顯示出先分析綜合再形成判斷的邏輯力量,既證明了結論是科學論斷、又使文章思路清晰、條理分明。
六、說明方法
1.設問法。這篇文章的題目“食物從何處來”就是一個設問句。設問與一般文章中人物對話的有問有答不一樣,它是“無疑而問”,提出的問題正是作者要解答的,目的是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笆澄飶暮翁巵怼保谝话闳丝磥,似乎是極簡單的問題,作者卻用這個問句作文章的標題,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讀過全文之后,得到關于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讀者也就掌握了全文的主旨。
2.下定義。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內(nèi)容或主要問題,往往用簡明扼要的話給事物下定義,使讀者對被說明的事物有個明確的概念。例如:“食物是一種能夠構成軀體和供應能量的物質”,“自養(yǎng),綠色植物都屬于這一類。它們自己把無機物制造成有機的食物,滿足生長的需要”。
3.打比方。如課文中說明光合作用時把根毛比作最基層的原料采集站,把莖比作運輸干線,把葉子比作食品工廠,把葉綠素比作合成車間。這就能把比較復雜的現(xiàn)象簡明化、形象化。
4.舉例子。如講到什么是食物,就列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為例。說明自養(yǎng)和異養(yǎng)時,也都分別舉了例子。這些例子,都是根據(jù)內(nèi)容的需要,經(jīng)過細心選擇,能夠說明問題的。
七、準確的用詞
課文用詞確切,體現(xiàn)了說明文的科學性特點。例如,文中用了“一切”“所有”“大部分”“極個別”“其他一切”“除了”“都”等表現(xiàn)范圍的詞語,準確地說明事物。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特別注重科學術語的準確使用,例如文中運用“食物”一詞,絕對不能與“食品”一詞相混!笆澄铩笔菑纳锷嫘枰霭l(fā)采用的科學意義的概念,與我們平時從商店里買到的,經(jīng)過一定加工的“食品”不同,因此不能混淆。
八、分類說明
文章要說明“食物”的來源問題,牽涉到自然界所有生物,那么說明各種生物不同的生存方式,就必須考慮要說得嚴密。如果采取枚舉法,不僅舉不勝舉,而且難以包括無遺,采取分類法,就能高度概括,顧及全體。文章以獲得食物的途徑為標準,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方式分為自養(yǎng)型和異養(yǎng)型,然后又以獲得食物的方法為標準作第二次分類。這樣分類說明,就很嚴密。
《食物從何處來》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1.學習本文主次分明、層次清楚地說明事理的方法。
2.學習下定義、分類別、打比方等說明方法的運用。
3.學習本文用周密、準確的語言說明生物獲得食物的規(guī)律。
。ǘ┠芰δ繕
訓練學生的調查研究、綜合分析事物的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ㄈ┣楦心繕
1.調動學生探究身邊科學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閱讀科普作品的興趣。
2.認識到綠色植物是人類取食的淵源,從而認識到維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
熱愛大自然的思想品質。
二、學法引導
1.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課文的說明內(nèi)容,領會文章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科學的思維
方法。
2.理解文章的思路,把握和理解說明順序。
3.揣摩語言,了解本文說明語言的特點。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1)課文在說明生物獲得食物的規(guī)律時,采用了抓住事物的特征,主次分明、
逐層深入的順序。
(2)課文運用了下定義、分類別、打比方、列數(shù)字等說明方法。
(3)課文剪裁材料緊扣中心,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4)課文所用詞語準確、周密,保證了說明內(nèi)容的科學性。
難點:(1)說明生物獲得食物的規(guī)律時采用的說明順序。
。2)了解①食物②自養(yǎng)③葉綠體④異養(yǎng)⑤光合作用等科學術語。
解決辦法:充分調動學生探究科學知識的積極性,使之在聽、讀、說、寫、練的過程
中保持極大的熱情,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學生分組去校外的各類食品加工廠進行調查研究,弄明白用于制作各類食品的原料的
來源,寫出調查報告,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當作參考資料運用。培養(yǎng)學生勇于實踐、探索
真理的求知意識。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古人云“民以食為天”,足見食物對人的生存的重要性。不僅僅是人,其他生物也是如此。那么,自然界中兩百多萬種生物的食物取自何處?能否概而論之?依你所有的生物學知識和生活常識,談談你的看法。
(一)明確目標
1.解決本文的生字難詞。
2.理清文章的段落層次。
3.了解本文說明的主旨內(nèi)容。
4.弄懂設問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5.把握文章的說明方法。
。ǘ┱w感知
1.同學們高聲朗讀課文后,掌握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和寫法
卵lu3n 赫h8 脂肪zh9 貯藏zh) 參天c1n 供應g#ng y@ng
糠麩f& 供給g#ng j! 吃葷 h&n 細菌j&n 細胞 b1o
2.同學們默讀課文,逐段概括大意,然后發(fā)言討論。
討論明確:
第1自然段:以種子長成大樹,魚卵變成大魚為例,說明生物構成軀體需要很多有機物;又以一個成人一天所消耗的能量,說明一切生物,要活著就要消耗能量。提出“有機物從哪來?”、“能量
【語文 -食物從何處來】相關文章:
語文課堂的根在何處08-22
舅媽,你在何處作文08-24
何處為家作文09-08
東方風來滿眼春語文教案02-21
《跑進家來的松鼠》語文教學反思02-22
何處覓吾鄉(xiāng)作文08-16
人生何處無相逢作文06-19
如何處理幼兒的小傷口08-24
鄉(xiāng)歸何處作文800字05-16
人生何處不相逢作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