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多接觸 多快樂
教室里先是一片寂靜,這時有幾個大膽的學生走上了講臺,頓時,教室里熱鬧了起來,黑板上每個盤子前都擠滿了學生。不一會兒,學生已經順利地拼出了“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小魚在河里游!薄ⅰ傍B兒在天上飛!焙汀鞍职衷诩依锟磿。”這幾句文中出現過的或按常規(guī)思維不難拼出的句子。
老師從一個盤子里拿起“我”和“坐”,對大家說:“剛才大家拼得真不錯,不過,我們再想想辦法,還能拼出更有創(chuàng)意的拼盤。除了‘我’能在小小的船里坐,還有誰能在呢?我在小小的船里除了‘坐’,還能干什么呢?”各小組的學生又七嘴八舌地議論了起來,隨著詞語果子位置的調動,盤子里出現了“爸爸(小魚、鳥兒)在小小的船里坐(看書)!、“我(小魚、鳥兒)在家里看書(坐)!薄ⅰ拔遥ㄐ◆~、爸爸)在天上飛!薄ⅰ拔遥ò职郑┰诤永镉。”等充滿了想象活力和純真童趣的優(yōu)美句子。
[解讀一] 這一段教學情境,我們看到了教師在課堂教學的交往中創(chuàng)造出了富有情感的氛圍,建立了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形成了師生之間的人際互動關系,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使師生交往成為了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
“威廉姆·多爾對教師角色的界定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師的作用沒有被拋棄,而是得以重新建構,從外在于學生情景轉向與情景共存。教師是內在于情景的領導者,而不是外在的專制者。在這種關系中學生作為有獨立主體、人格尊嚴的人,積極的參與教學活動,在與教師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獲得成就感與生命的價值體驗,并感受到人格的自主和尊嚴!保ㄐごā墩摻虒W與交往》)
案例中,教師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不再是真理的化身,學生也不再是被動接受信息的容器。師生在交往的過程中進行著平等的對話,在對話中,師生都為教育活動所吸引,共同創(chuàng)設交往的情境,他們平等參與,真誠合作,積極創(chuàng)造共同成長的精神氛圍,由此才使學生以高漲愉快的學習情緒去激活自己的思維,創(chuàng)造出一片全新的天空。師生作為平等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共同成長。這才是〈〈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及的“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具體闡釋與體現。
[解讀二]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學生作為語文學習的主體,以合作學習的方式, 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地對語言進行著感悟和積累。
在課堂教學中,詹姆斯·H·麥克米倫指出:“學生之間的關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對學生學習的成績、社會化和發(fā)展的影響,都更強有力!鄙g的交往合作由于其更具平等性,非強制性,因而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主動參與意識和主人翁態(tài)度,更能促進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民主平等精神的發(fā)展。
生生之間課堂交往的教學情境,最重要的就是合作課堂教學情境,而它也正式目前運用得最少的一種,在這種課堂教學情境中,學生在既利于自己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進行學習,他們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集體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的關系,本教學情境中的學習活動中,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是自愿組合進行的,小組成員存在著個體的差異,但他們在學習信息的相互交流,相互補充中,資源共享,改變了這種差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學會了合作,而且充分發(fā)現了自我,弘揚了主體性,體現出了1+1+1>3的合作學習效果。
[解讀三] 語文教學具有實踐性的特點,離不開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活動,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更需要多參與,多活動,才能更多地享受語文學習的快樂。
語文教學要尊重學生的興趣與內在需要,讓學生成為主動探索者和主動尋求者,讓教學活動成為學生主動求知者。這樣就要求教師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認知環(huán)境,提供更多的直觀的材料,讓學生的眼、耳、手、腦一起動起來。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學生是在自主的語文活動中,直接接觸到了他們熟悉的并能充分激發(fā)他們學習熱情的語文材料,在自己親手的操作中,感悟了語言,積累了語言,體驗了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其樂融融。
參考.文獻:
[1]李允 李如密:《培養(yǎng)元認知能力 教學生學會學習》 《中國教育學刊》1999.4
[2]肖川:《論教學與交往》 《教育研究》1999.2
多接觸 多快樂由范文先生網教案頻道http://www.gymyzhishaji.com搜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多接觸 多快樂】相關文章:
多讀多悟 文意兼得05-21
多滋多味的一天作文04-22
多肉的作文02-26
多肉的日記12-04
面試題大全:想多全就有多全(1)08-17
面試題大全:想多全就有多全(2)08-17
形容收獲多的句子08-24
可愛兔兒趣事多08-24
一 貓 多 用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