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得失高考作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jīng)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得失高考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得失高考作文1
兩只小木桶,歷經(jīng)的都是同一個歷程:一開始是空空的;然后從井中舀了滿滿一桶水;最后全部倒掉,終究會到空的狀態(tài)。
其實,這何其不是人生的一個縮影呢。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一無所有;然后把歡樂、痛苦、夢想、失落、愛恨情仇裝進自己行走世間的背囊,還有金錢與地位,利益與名望;但是最后,我們都會離去,什么也帶不走。
其實,所謂的空與所謂的滿,都是一種物質上的.“空”,畢竟我們帶不走一切幻影流光;所以,我以為,“空”與“滿”是兩種心態(tài),前者是悲觀、消極的,而后者是樂觀、積極的。它們的區(qū)別體現(xiàn)在對于人生中過程和結果、得到和失去的理解,這是不同的看法的來源。尤其是得到與失去。
我還以為,這兩種觀念都沒有絕對的正確或是說錯誤,但要看怎樣理解。無論如何,都應該以享受人生、感激人生、活出價值為核心才對;否則,說這話的人活著還有什么意義?沒有意義了——按照他自己的說法。第二只小木桶是這樣理解的,它在享受得到的過程,感謝一切對于它的賦予;可第一只不,它郁郁于失去,為此而痛苦,卻沒有想到過在“失去”之前的“得到”是從何而來——它自以為天生就要重復失去的過程。了然地,高下立判。
我想說,得到與失去是永遠無法避免的人生主旋律,老子就曾說過“失之,得之”這樣的妙語。既然我們無論如何也避免不了,那么,就應該享受得失,享受得失的過程。這樣,才對得起我們的時間,對得起我們的一生;至少該為自己的幸福與滿足感活著,才能想到別人——若是對自己的悲歡得失郁郁于懷,那么還有什么心情來關心別人呢?
或許,我們都只能看得清視線范圍內(nèi)的東西,看不到太遠的將來;但是我們至少應該正視眼前的命運。用積極的心態(tài)來面對人生的得失,才會有積極的人生。我們無從掌控全部的命運;但是,性格有能力改變你能夠主宰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說,我們無法控制得失,無法預料遙遠的未來,但是我們可以決定我們看待這一切的心態(tài);如果無法避免現(xiàn)實的慘淡,那就在內(nèi)心深處構建一個快樂的世界。
第二只小木桶,同第一只一樣,只能是一只小木桶,但至少,是一只快樂的小木桶;我們不過是蕓蕓眾生渺小的一子,但是,我們照樣可以很快樂。所謂得失,其此之謂乎。
得失高考作文2
得,就完全是獲得嗎?難道就沒有任何一點的失去?
失,就徹底是錯失嗎?難道就沒有一絲一毫的收獲?
就如“塞翁失馬,焉知非!彼砻鞯哪菢樱玫讲灰欢ㄊ歉,失去也不一定是禍。得失之間相互轉換,相伴而行。獲得的同時必定伴隨著一些東西的失去,失去的同時我們也獲得助人成長的經(jīng)驗。
生活就是一個充斥著得失的空間,讓人在得失間徘徊。有的人為得大喜,為失大悲,把得失劃分得清清楚楚,整天患得患失,悶悶不樂。有的人卻認為得失皆可樂,得即是失,失就是得。不必將得失與哀樂掛鉤,所以他們活得精彩,活得開懷。世界上沒有絕對,事物就是息息相通的,得失也就會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轉換,我們何必為未知是得是失的事而忐忑不安呢?
通常,樂觀的人總會認為自己在收獲著,而悲觀的人總是斷定自己在失去。同樣的事,在不同的眼中卻有了不同的詮釋。當我們很口渴,而水杯中只有半杯水時,樂觀的人會說:“還好,還有半杯水。”悲觀的人會說:“怎么只有半杯水了?”可見,并不是失去本質變化,而是人的思想影響個人的得失觀。
主觀思想論得失將事物絕對化,就已違背了自然的'觀點。從客觀的角度出發(fā),我們又不得不承認得失相生相依。
一個人如果在獲得名利之時數(shù)典忘祖,那他就失去了忠孝信義;一個人如果在錯失良機之后自我反省,那他就獲得了促進自己進步力量。拿破侖曾經(jīng)說過“最容易打敗的人是已經(jīng)打過勝仗的人。”打過勝仗的人按理應更容易取得勝利,后來卻成為最容易打敗仗的人。為什么?就是因為他們失去曾經(jīng)謙遜的心,化得為失。
昭君出塞,她失去了留在國土的幸福,卻換得了兩國之間的和諧安定,繁榮發(fā)展;杜甫失去了入朝為官的契機,卻成就一代“詩史”;柳永失去了官場生活的富足,卻成為了杰出的市井文人。他們的失去都換來了豐厚的收獲。
當我們跌倒的時候,我們失去了旅途的舒適,但我們獲得了經(jīng)驗,降低了再次跌倒的可能性,無異于化失為得;當我們?yōu)檫^去的驕人成績沾沾自喜的時候,我們得到了愉悅,卻失去了謙卑的上進心,走向挫折。
得失,不因時空而分割,不因人事而分隔,它們相行相伴,相互轉告。
得,不僅僅是得,兼有錯失。
失,不單單是失,并有收獲。
得失高考作文3
人多喜于得而哀于失,然世間之得失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人之喜與哀豈有窮焉?且得失之事無常,能堅守者,唯人之初心耳。故言,守得初心,何論得失!
初心既明,故知所得失。初心者,初發(fā)之心愿也,是行為之所由。豫才初學醫(yī)于日本,欲醫(yī)治國人之病軀,強健人民之身體。然國人之病不在軀體,而在思想也,遂棄醫(yī)從文,以筆伐戈,其心可謂明矣!豫才之初心,在喚醒人民之思想,追求民族之進步,故知其所欲得,守其所不欲失,終其一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薄4酥^“初心既明,故知所得失”。
初心不改,故不計得失。古者有五柳先生“環(huán)堵蕭然”“簞瓢屢空”,然不改其樂,雖“草盛豆苗稀”,無違其愿;今者,庚子之年,疫魔肆虐,有白衣天使奮戰(zhàn)一線,縱有染病之險,縱物資緊缺,數(shù)日無眠,卻從未言退。五柳先生者,其心在隱,故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真意,而無憂于貧賤;白衣天使者,人不知其姓名,不識其容貌,而默默奔走,無言逆行。其無畏乎?其不欲流芳于世乎?惟其初心不改,故不計得失。
初心如磐,思無分得失。或曰,得與失,差之千里,豈能無分?君不聞“居安思危”乎?臥薪嘗膽者,勾踐也,其嘗敗于吳王夫差,為奴于吳地。彼夫差,獲此一勝,漸得意忘形,耽于享樂,大興土木,縱情聲色。三千越甲,終吞吳地。勾踐之勝,在其心之不改,夫差之敗,在其無堅毅之信念耳。初心如磐者,有所安,則必思危;有所得,則不得不備于失。我國之華為亦如是——方其脫穎而出,便受美國之抵制。然其未雨綢繆,海思兒女日夜兼程,數(shù)千日夜,堅守共同之信念,為公司之生存打造“備胎”,故無畏于他國之魔爪。
是故,得為失之鏡,失為得之鏡,得與失為人之鏡。人之欲獲成功者,得則思失,失則思得,為有如磐之初心也。
世人或視得與失為始,或視之為終,或視之貫穿終始。然實不必深究,所貴者,人之初心耳!初心既明,故知所得失;初心不改,故不計得失;初心如磐,思無分得失。故言,守得初心,何論得失!
得失高考作文4
如果把得與失看成中終點,大器晚成固然遠勝于晚節(jié)不保。如果把得與失看成起點,年少有為又似勝過大器晚成。其實人生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只問耕耘,莫計得失。
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說到,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謙說“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林則徐說“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他們都以國家天下為己任,而置個人的成敗榮辱于度外,即使事業(yè)上暫時受挫,收獲的也是偉大的人格和飽滿的靈魂。
二、是非成敗轉頭空,清風明月自在懷
蘇軾在赤壁賦中說,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知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這是何等的胸襟和氣魄!而陶淵明“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的隱居生活也值得我們向往。財色名利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太過執(zhí)著反而會失其本心。楊過只想和姑姑在一起,張無忌的`人生理想就是給趙敏畫眉毛,在蕭峰、郭靖等為國為民的社會大俠之外,應該也寄托著金庸的某種人生理想吧。
有個狐貍吃葡萄的故事:狐貍看見柵欄里有一顆葡萄樹結滿了葡萄但是鉆不進去,只有餓瘦了才能鉆進去,可吃飽了又鉆不出來了,只能又餓瘦了再鉆出來,出來以后只能望葡萄興嘆;蛟S有人會說,鉆進去以后把葡萄扔出來不就可以了?其實柵欄是個象征,象征著生死之門,而品嘗葡萄是人生的過程。對于身外之物,我們要重在追求和體驗的過程,而不要太過于計較利害的得失。
三、每個圣徒都有過去,每個罪人都有未來
人是會變的,或由好變壞,或由壞變好,或反反復復變化無常。呂布不死,不知道還會再認幾個干爹。白居易《放言五首》有云:“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zhèn)螐驼l知!”可謂至理名言。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凡人畏果,菩薩畏因。因果之間,足見人心。失敗了,從頭再來;勝利了,乘勝追擊。只要生命不息,我們奮斗不止。只要堅守本心,便不會從俗浮沉。讓我們一路歡歌,得失任由人說。
【得失高考作文】相關文章:
得失作文[優(yōu)秀]02-18
得失作文優(yōu)秀12-23
成長得失的作文05-15
關于得失的經(jīng)典語錄01-13
關于得失的句子合集11-01
關于得失的經(jīng)典語錄09-27
得失之間作文02-25
得失之間作文(精選29篇)12-19
得失寸心知——自由快樂是語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