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東坡先生的苦中作樂
每每談至古今才子,發(fā)覺他們大多有著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往往也是因為這種并不快意的經(jīng)歷,才造就了如今多少傳奇。如此便想及才子之流中的一位應了此言的標本人物——東坡居士蘇子瞻。
讀歷史的有利之處之一即一切都了然在目,當后人揣摩某一人的秉性時,通過他所做之事,即可知曉一二。蘇軾的才氣在童年便有所展現(xiàn),二十二歲時中了進士,可謂前途無量,一帆風順。然而他對不愜心意之事的直言,使他接連遭貶,如同他所認為的“如蠅在食,吐之方快”。但不管怎么樣,蘇軾迎來了起起落落的、使之成為“北宋第一慘”的貶謫生活。
在這期間,蘇軾的文學與書畫造詣達至頂峰,以至于千百年之后仍舊大放異彩,他的心性也在所著詞句之中一覽無余。有詞一闋,為《定風波》,所述之景乃是蘇軾野外途中遇雨,坦然處之,格外超然。其中一句,我最為喜歡: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如此意境一出,隔著書頁也能感受到雨絲細密,揮揮灑灑的如畫之景。眾人同行,遇雨皆狼狽,唯他蘇軾一人不覺有異,信步前行。不禁贊嘆他為人之灑脫超然,同時也為之生羨。又有一詞,道是“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這時他身處黃州,已被貶三年,醉后返回居所,聽得家童酣睡,敲門也不應,無奈之下只好倚杖聽江。這一句道出他擺脫塵俗的愿望,蘇軾雖為人灑脫,卻也并非全無惆悵之心。他才華橫溢,卻遭此處境,這種期望更顯難得。
蘇軾有“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的嘆惋,亦有“但少閑人如吾二人者耳”的自侃;有“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的思索,亦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悲壯。他從苦中尋樂,不因苦而多作怨言,從生活中發(fā)掘道理,不失幽默風趣,這正是他的作品成為無數(shù)人精神食糧的原因。
蘇軾的文字,是他超然精神的精髓,然而說到苦中作樂,或許他所研究出的一系列美食佳品更加形象——如他所說“自笑平生為口忙”。當他寫出“日啖荔枝三百顆”時,蘇軾本人正在惠州,在累累果實之下一顆一顆剝而食之;因為沒錢買羊肉,蘇軾就只好買下在北宋極為廉價的豬肉,進而制出如今耳熟能詳?shù)臇|坡肉;被貶至儋州,面對茫茫大海,蘇軾尋到了極品美味的生蠔,甚至讓兒子蘇過將此事隱瞞,以免朝中士大夫前來搶食……如此悠哉,連貶他之人也嘆:“蘇東坡過得竟如此舒坦!”
閱讀到諸如此類的逸事,我總要為之一笑,也覺得蘇軾頗為親切和藹、天真爛漫了。
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道“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蘇軾與弟弟子由說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他過得快樂,言語皆是真性流露,最終千年之間,無數(shù)人熱愛他,銘記他。
每個人在歷史洪流中都是孤獨而渺小的,縱使名人一生,到頭來也不過紙上幾頁。話說回來,又豈是這幾頁,便可使他人完全了解的?自這洪流中凝目,宛若窺視滄海一粟。
蘇軾在《東坡志林》中提到:“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蹦闼鶕碛械,并不一定是你能欣賞的,正如這江山風月,天下人共看,卻只有潛心者、閑適者才可品味,他們才是真正的主人。蘇軾本人做到了,于是他成了自我的主人,凌駕苦難之上。
“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且看一人立身千年之前,仰天長嘯,光芒萬丈。
【東坡先生的苦中作樂】相關文章:
苦中作樂作文07-25
苦中作樂的詩句08-16
苦中作樂作文11-09
苦中作樂的日子02-21
苦中作樂作文12-18
軍訓生活之苦中作樂08-15
苦中作樂作文3篇05-07
苦中作樂作文(12篇)06-05
苦中作樂作文(12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