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文明日記3篇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覺間結束了,一定有不少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日記了。那么什么樣的日記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文明日記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文明日記 篇1
做一個講文明的市民
昨天,爸爸要回來了,我和公公便去車站接他,誰知,看到了許多不文明的現(xiàn)象。
我進入車站,首先入眼的便是一個裝冷飲的袋子躺在了地上,還有幾滴奶油滴在了地面,搞得地面顯得很臟,很不文明的一個場面,我很氣憤這個扔袋子的人,也太不講文明了吧,隨意丟東西,當這里是垃圾場了,是不是?我拎起袋子,放入了垃圾箱,可是,剛撿完這個垃圾袋,又有一個垃圾迸入眼席,這是一個吃完了的面包袋,上面還有面包屑,有些人踩中了,腳在地下留下了臟兮兮、黑乎乎的東西,看著就讓人惡心極了,把好好的、干干凈凈的車站弄得烏煙瘴氣、垃圾四處,讓人惡心至極,我放眼望去,只見前面的地上躺著許許多多的.垃圾,真像一個亂了套的垃圾場,我心里很苦惱,怎么這么多的人不講文明啊,青陽是我們的家,我們難道不應該好好的保護它嗎?看看眼前的景象,這還像一個生存的家嗎?難道我們?nèi)藗円粗粋生存了上千年的家變成一個不堪入睹的垃圾場嗎?所以,我們要從自我做起,做一個講文明的市民,讓我們的家變得更加美好!
最后,我要提醒大家:我們要做一個講文明的市民。
文明日記 篇2
講文明,講禮儀,需要的是人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是國家的小主人,今天有了豐富的物質生活,更需要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成為發(fā)達文明的`強國。
當我第一次踏進校園時,老師就教我們要當一名懂文明講禮儀的好學生。每星期一的早上,升旗儀式,最為莊嚴。這凝聚了文明與熱血的國旗,在禮儀的包圍中更顯得鮮艷。此時此刻,國旗下的我嚴肅認真,精神飽滿,高唱國歌,不負于“文明古城”,“禮儀之邦”這個美譽。
我從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不拿粉筆頭玩,上下樓梯一律右行,見老師和客人要用普通話主動問好。我愛護花草樹木和一切設施,不穿越綠化帶,愛護清潔衛(wèi)生,服從老師管理和接受值日學生的批評勸阻。受到老師的幫助,應主動誠懇地說謝謝。同學之間也離不開禮儀,它就像潤滑油,使粗糙的摩擦消跡,,如果有矛盾,多進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寬容待人。培養(yǎng)較強的協(xié)作精神,這樣使班級更團結,友誼更深厚。
文明日記 篇3
九九重陽節(jié)也稱之為老人節(jié),理當把為老年人祁福做為一個關鍵構成部分。殊不知在大家這兒卻非常少有看到這般的,或許是緣自避諱。人來暮年,頭腦已大比不上青壯年時金光,想得數(shù)最多的便是大限之時。愈想愈怕,因此更加受不得一點刺激性。不要說是祝愿長命了,僅是翻一翻日歷表都是漠然許久。例如我姥姥壽已七十有六,雙眼也不太好。我們這一帶以九的倍數(shù)為生活的災難之時,視作不祥之兆。例如二九十八歲,八九七十二歲這些。隔三差五就聽到姥姥唉聲嘆氣,八九七十二,需不需要還吶。過年或過節(jié)讓我們春節(jié)紅包時總以“如今不給就來不及了……”開始。我望向落日,西沉的太陽給雙眼產(chǎn)生一絲刺疼。許多老年人就這樣的心理狀態(tài),固執(zhí)己見得像一頭牛,哪些重陽節(jié)不重陽節(jié)對她們而言確實沒有什么意義。逐漸發(fā)覺,如今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更好像一種以便遺忘的留念,遺忘歷史悠久,遺忘以往。在大家一次次用食材和一天到晚的嗩吶鑼鼓喧鬧推進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一典禮時,傳統(tǒng)節(jié)日真實的精神實質與內(nèi)函卻在越來越遠。若有一日一覺醒來,九九重陽節(jié)憑空消失,好似從沒出現(xiàn)過一般,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會覺得難以名狀,孤獨,又或者是冷漠。或許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最好的結局是那樣的:最后一個還記得這一生活的老年人躺在一把靠椅上,眼光伴隨著日落降低,逐漸閉上。
這就好似一個文明行為的.覆亡。別空想與天地同壽,那只不過一個水里的夢。當社會發(fā)展已已不必須,當再也不會大量的原因讓它存有時,有一個圓滿的終點站,比它怎么開始至關重要。自然也是有可能是由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衍化開回,被授予了新的重任新的含意,具有承傳又有自主創(chuàng)新。比之完全衰落的叫法,因為我更加認可這類叫法,終究偏激的僅僅極少數(shù),徹底保持中平不被同化作用的幾率幾近于零,還是結合到來更加穩(wěn)妥,減弱了實際的定義,而能將精神實質核心提煉出出去。因此就想起一個有關中華民族大同市的難題。稍早我對他的定義是較為模糊不清的,之后磚塊和我提到,一個中華民族的邁向,只不過是二種,即同化作用別人和被同化作用。對現(xiàn)如今這一愈來愈趨于一體化的全球而言,出現(xiàn)頭領全局性的文化藝術僅僅早晚的事,自然目前這個問題便轉換為修真文明行為與西方文明的斗爭,簡而言之便是華夏文明與歐式古典文明行為的一場戰(zhàn)事。中華民族的儒家學說存有了數(shù)千年,當然有它的大道理。
平正,中等,一切眾人皆知第一都不落最終,因此精英團隊戰(zhàn)斗就看起來至關重要。而歐式古典文明行為更注重市場競爭,也催產(chǎn)了許多的英雄人物。這次戰(zhàn)事或許會長期持續(xù),也是有將會由于一個細微的關鍵點而電閃完畢,總而言之是一個不可逆的全過程。說白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或許要靠來源于外星球的非自然可免疫能力了。磚塊更趨向于中華民族大同思想的最后獲得勝利,但到底以哪種方法來完畢,就需要交給歷史時間來證實了。
一個文明行為的演練,要借助一次次的牢記與推進;而期待這一次,不容易只是形式化。
【文明日記】相關文章:
有關文明的日記02-02
關于文明的日記01-30
關于文明的日記12篇01-30
關于文明的日記9篇01-30
文明禮儀日記01-30
文明日記(精選51篇)02-23
關于文明禮儀的日記02-02
文明日記范文9篇02-03
【精華】文明日記4篇02-15
【精華】文明日記四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