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集合九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xiàn)。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 篇1
除夕節(jié)也就是大年三十,大人們都會給我們許多壓歲錢,那么,壓歲錢的來歷是怎么樣的呢?
傳說,在古代的時候,有一種叫“夕”的怪獸,頭上長著尖尖的犄角,有著一雙非常大的眼睛,一個大又是寬的嘴,樣子十分可怕。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夕會跑出來,用手去摸睡著的孩子,孩子往往會被嚇得哭起來,接著就會頭疼、發(fā)熱,變傻。
有一對夫妻,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成為夫妻。那天,“夕”正好出來。
夫妻倆的婚禮上,正好他們都穿著紅色的`衣服,“夕”來時夫妻倆的紅衣把“夕”嚇得灰溜溜地跑了。
原來,“夕”怕紅色的東西,于是,每年,挨家挨戶都會掛上紅燈籠,從此“夕”再也沒來過。
于是,大家又把過年稱為 “除夕”了。
原來,媽媽給我扎紅絲帶、戴紅帽子、穿紅裙子、穿紅鞋子是傳統(tǒng)文化啊!然后,我拆開煙花,讓爸爸點燃,只聽“叭”地一聲一顆“流星”飛上了天,變成了一朵朵花,我大叫:“啊,好美呀!”
我愛除夕,真希望每時每刻都是除夕!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 篇2
要說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可數(shù)不勝數(shù),如剪紙、對聯(lián)、古詩、傳統(tǒng)節(jié)目,春節(jié)是我們最重要的節(jié)日了。
據說,古時候有一個叫年的大怪物,每到春節(jié)它就會出來危害百姓。后來人們就想出了一個辦法,用紅紙剪一個“!弊仲N在門上,在紅紙上寫一些吉利話也貼在門上,那叫年的.怪物怕紅色就再也不敢來了。從此人們年年貼春聯(lián),;流傳至今。每到過年,街上彩旗飄飄,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家家戶戶購買年貨,可熱鬧了,小朋友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到了晚上禮花滿天,與家人一起吃餃子看晚會,精彩的表演引的我們哈哈大笑,如果天天過年該多好。
春節(jié)過后就是元宵佳節(jié),也是團圓節(jié),這天吃元宵、猜燈謎,寓意家家團團圓圓,合家幸福、安康,每人心中無比幸?鞓。中國傳統(tǒng)節(jié)目豐富多彩,讓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永遠繼承下去,讓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光輝燦爛。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 篇3
為一個中國人,在很小的時候便受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三字經至今依舊還能在嘴邊背誦起來,古詩文現(xiàn)在也不會忘記。
這不,最近啊就開始流行傳承經典文化。我們便開始再次親近這久違的詩詞。
為了動員全密云區(qū)人民對詩詞的熱衷,在學生的心里栽下一棵詩詞的種子,密云區(qū)組織了一次詩詞大會。
為了這次比賽,全學學生生進入了火熱的備戰(zhàn)狀態(tài)。進行第一輪的筆試,一級第二輪的`積累比賽。將兩次比賽的分數(shù)加起來選拔出了我們參加比賽的四位選手——郭梓夢、申思洋、李雲博和我,去參加比賽。
哎呀,這可是苦了我們了,每天課也不上,作業(yè)也不寫,活動時間也沒有。一個人枯燥地背古詩,一背就是一天,真是夠煎熬的。
記得一次,我要求自己要背到午夜再睡覺。于是我便一個人在房間里,開著燈,默默地背古詩。為了讓自己不睡著,我盡量放出聲音,但不能太大,會吵到別人。我就用較小的聲音,一邊讀,一邊背。然后在倒一杯水,困了就用水擦擦眼睛,讓自己清醒,就這樣堅持著。雖然頭有些痛,但沒有放棄。
很快,我們的第一場比賽,一個熱身比賽終于要開始了。我堅信這幾天的努力沒有白費。在賽場上,我用盡自己的全部力量。為學校的榮譽,為自己的榮譽拼搏!可惜,我們比賽在搶答環(huán)節(jié)沒有搶過敵人,輸了。但,必答題與飛花令還是令我比較滿意的。不枉費我辛苦的付出啊。
我在比賽中較為突出,那首《滿江紅》給老師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他學校的老師們給予了我高度評價,這時我的內心一下子就歡快了起來,那幾天背古詩的沉悶一下子就被我甩在了腦后。雖然自己輸了,但,我并不是輸在了自己不夠努力,而是輸在了搶答器上。不過也有自己的原因。可我依然很開心,因為我對得起我的付出,我對得起之前的苦。
現(xiàn)在還記得網上一句可笑的話“苦苦苦苦苦苦盡甘來”,我想,這就是錯誤的,多少苦就有多少甘。我的苦與樂,鍛煉了我,豐富了我。我喜歡有苦有樂的生活。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 篇4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中國的剪紙藝術歷史悠久。因材料易得,而且貼近生活,所以剪紙成為了最普及的民間傳統(tǒng)藝術。
我國民間常常將剪紙作為裝飾家居的飾物,美化居家環(huán)境,如窗花、柜花、喜花等都是用來裝飾門窗、房間的剪紙。每逢過年過節(jié)或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薄ⅰ跋病、“孝”等貼在窗戶上、門上來表示慶賀。
媽媽教我剪紙。我先選了一張彩紙,然后把彩紙對折,在紙上畫出半個蝴蝶,再用剪刀小心翼翼地賦予它“生命”?墒沁@只蝴蝶仍然死氣沉沉的,沒有一點活力。我決定在它的翅膀上加一條花紋當點綴。不料,我在剪的時候,一不小心邊緣剪破了,留下了一道的裂痕,我便用一點膠帶把它粘好。雖然那道裂痕仍然清晰可見。在我細心的為蝴蝶上色打扮后, 一只充滿活力地蝴蝶穿上了一件新衣,讓它在空中翩翩起舞呢!
一張簡單的剪紙,只要用剪刀細細地加工一下,就能創(chuàng)造出豐富有趣的藝術品。各種各樣的`剪紙,雖然代表不同的意思,都是人們對各種美好事物的憧憬,對未來的希望和祝福。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 篇5
中國,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一個具有豐富傳統(tǒng)文化的國家。
前些日子,媽媽給我報了一個書法班,讓我學寫毛筆字。起初我是抗拒的,盡管我很羨慕那些寫得一手好毛筆字的人,但我很自卑,覺得自己連鋼筆字都寫不好,更別說毛筆字了。最終,在眾人的鼓勵下,我還是去上課了。
第一節(jié)課,老師沒有講太多的知識點,而是先帶我們探索了毛筆背后的.故事:毛筆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文化的載體。它飽含墨汁,記錄下燦爛的文化,繪制出璀璨的藝術。
關于毛筆的起源,有“秦將蒙恬造筆”的說法。相傳,秦國大將蒙恬帶兵在外征戰(zhàn),他要及時記錄戰(zhàn)事,以便向秦始皇匯報戰(zhàn)況。當時,人們是用竹簽寫字,雖然竹簽筆的筆尖尖銳,但蘸了墨水寫不了幾個筆畫就沒墨了,還要重新蘸,非常不方便。有一天,蒙恬剪下了一些兔尾毛,插在竹管里,做成了一支筆。他用堿水浸泡兔尾毛,去掉了毛上的油脂,一支柔順好用的毛筆就這樣誕生了。其實,據專家研究,新石器時代彩陶上的花紋就是用毛筆描繪的,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也有用毛筆書寫的痕跡。
老師繪聲繪色的話語,深深吸引著我,讓我不得不驚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后的每一節(jié)課,我都全力以赴,聚精會神,努力做到更好。自此,我愛上了毛筆字,更愛上了傳統(tǒng)文化。
中國五千多年的傳統(tǒng)文化,不是寥寥幾筆就能描述的。毛筆字,讓我愛上了傳統(tǒng)文化!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 篇6
我有一個偉大的祖國,她是不屈的象征,她是堅強的詮釋,她是勝利的誓言,她是華夏子女心中不滅的太陽。在繁星璀燦的星海里,在奔騰不息的大海里,在燦若銀河的燈海里,我總會想起你,我親愛的祖國啊,聽到頌你的歌謠,我慷慨激揚,祖國啊,我深情的呼喚著你,我對你的情誼像白云眷戀著山岫,似江河依偎著海洋。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輝煌,五千年的歷史,留下了璀璨的傳統(tǒng)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仁人志士層出不窮,中華美德熠熠生輝,民族精神世代傳承,最近我讀了《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這本書令我感慨激昂、心潮澎湃。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翻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從我們祖先創(chuàng)造發(fā)明甲骨文開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諸子百家盛況,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以及“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還有孝悌友愛的黃香、張英,尊師重教的楊時、唐太宗,誠實、守信的晏殊郭伋,明理、守法的包拯劉秀,勤學、好問的司馬光蘇東坡精神等等,都無一不是中華文化貫穿始終、一脈相承,都無一不是把中華文化作為民族振興和獨立解放的精神支撐和動力。
中國它積淀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遺產,它蘊涵著豐富的人類道德精華,它體現(xiàn)了人類對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它昭示著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生生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讓我們?yōu)閾碛羞@樣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而自豪,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里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fā)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文明、高雅、有氣度、有風范!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不屬于這個民族,它更屬于這個世界。
我在這本書上學到了很多中華文史,中華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繼承和發(fā)揚是需要我們終身以求的事。我希望我們一定要認真、刻苦的學習博大精深的文化。
我相信只要我們認真、刻苦地對傳統(tǒng)文化有大概的了解,有端正的態(tài)度,對自身一定會大有幫助的!
國學是我國的一大文化,國學小名士便是國學的傳承。有人可能問我國學到底是什么,以前我也不清楚,是詩?還是詞?現(xiàn)在我知道國學并沒有標準,琴棋書畫詩等等,跟中國有關的,都是國學。
回歸國學,就應當理解文字的內涵,就應當滲透進生活細節(jié),傳承經典文化中的精華。光靠知識的灌輸并非是國學的最終目的,對于教師來說,國學教育的意義應該是滲透進每個孩子生活的細節(jié)中,貫穿在做人的道理中。知行統(tǒng)一,不能坐而論道。不要讓國學學習僅僅是課堂上的一道風景,而不加深學習,加深印象,國學小名士便是給了我們這樣的一個機會來加深印象!氨狈接屑讶耍^世而獨立。”“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薄@些都是國學小名士教給我的。
國學小名士不僅能讓你加深印象,還會回想典故和詩句。要知道國學是師古之學,但師古不能泥古,更不是簡單的復古。中國傳統(tǒng)教育常常以禮節(jié)教育為主,在學習國學的過程中應適當取舍。不能一本正經的,按照書里原封不動搬出來也不能給了書里完全不一樣,這就是老師的責任。既然我們學的開心,也不能讓我們一點也不理解詩句的意思。
因為現(xiàn)在許多人總是彎著腰,低著頭玩著手機,所以現(xiàn)在去學習國學古文的人是真的不多了。沒有人會去關注我們的祖先傳承給我們的文化,而是都去在玩娛樂游戲。就算是學習了國學,真正可以把國學全到理解貫通的人是不多了。
所以,我們要接著傳承國學這個無價之寶,讓國學這中國的靈魂繼續(xù)傳承下去,讓博大精深的文化在我們心里永存!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有四大發(fā)明、四大名著、古代圣人、浪漫詩人以及很多的文化血脈。
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很多,誠實守信、尊師愛親、講文明、懂禮貌等等。對于我們來說,這些都是起碼要做到的。在學校,我尊重老師友愛同學,在家里,孝敬老人,遇到別人主動打招呼懂禮貌,說什么就要做到什么,不能失信于人。不管是與家人還是同學老師之間,都要保持最起碼的尊重。
我們國家的'文化成果燦爛輝煌,對于這些我們都應該有所了解,例如孔子、老子、屈原、李白、曹雪芹。他們都是文化名人,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詩人。他們所編的書籍以及做的詩句,都是有深遠的意義的,其中的寓意以及想表達的情感都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鬃诱Z錄里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句子,比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禮之用,和為貴’,都指明了我們的學習態(tài)度和做人的基本禮數(shù)。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節(jié)日,我們國家的節(jié)日習俗也是多姿多彩。有春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好多好多的節(jié)日,這些都代表了不同節(jié)日的意義。春節(jié),是農歷的正月初一,俗稱過年,是最熱鬧、最喜慶的一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jié)了,春節(jié)的習俗很多,貼春聯(lián)、買新衣服、收紅包等等。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是我們眾所期待的,每年的臘月三十晚上必須看的,我也愛湊這個熱鬧和家里人一起觀看,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很高興。
中國是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世代相傳,生生不息。無論是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還是中國的歷史名人還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都是我國的寶貴財富。中國文化也在走向世界,與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彼此交融。
我們新一代的接班人更應該繼承老一輩的傳統(tǒng),將中國文化的精髓化作自己的思想,跟緊世代的步伐,大步的向前走,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做為我們小學生來說,要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也需要努力努力再努力,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吧!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古圣先王的智慧,是經千萬年考驗積累的文化寶藏,是國魂。其中《弟子規(guī)》孝文化是中華民族修身養(yǎng)性、治家、處事的智慧源泉。行孝向善,是愛國表現(xiàn)。
“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勞,大孝不匱!本砥摺抖Y記》,意思是,孝道有三種層次:小孝用體力,中孝用功績,大孝能永恒保持孝心。古有“孝感動天”“恣蚊飽血”等24孝故事。今有“感動中國人物”許多行孝向善人和事例,打動我們幼小的心靈。
董雪英是安徽省“十大孝星”之一。她是我們淮北市烈山區(qū)宋疃鎮(zhèn)董樓村人。21歲嫁到雷山村成為朱家媳婦,照顧公婆,十年如一日。每天端吃端喝,大小便都要幫助。每年冬天怕老人凍著將老人的腿和腳抱在懷里。每天給老人洗臉洗腳。她用體力行孝的事例教育了當?shù)夭恍⒅痈倪^自新。她傳承著中華行孝向善文化,踐行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边@種中華民族行孝向善之美德值得我們傳承發(fā)揚。
我家祖孫三代同堂,媽媽王鳳珍就是行孝向善的平凡人物。為兒女健康成長潔身自愛,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品味,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為兒女做榜樣。一方面照顧著爺爺奶奶的身體,另一方面關心我們的學習,時時勉勵我們勤奮學習,經常用“鑿壁偷光”“聞雞起舞”和毛澤東刻苦學習的故事教育我們。有時陪讀到深夜,成績不好給以勉勵,給以自信,從不打罵。我們可心疼長輩了。冬天我經常給爺爺奶奶曬被子,刷便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之幼,以及人之幼!边@是孟子的教導。感悟經典,行孝不能等,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愛護,家庭才能溫馨、和睦、和美。行孝向善,安邦興國,家和萬事興。
我參加過青龍小學“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典誦讀”;給3至6年級的同學講《24孝經典故事》。全身心受到中華民族孝悌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深深地懂得崇孝向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民族振興凝聚強大的傳統(tǒng)文化力量。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是我們中華民族共同的心愿。
我的媽媽非常喜歡傳統(tǒng)文化,沒事她就寫寫毛筆字,看一些很難讀的詩詞古文。受媽媽的影響,我也非常喜歡看關于歷史文化方面的書。我已經讀完了《中國歷史故事集》、《中華上下五千年》以及《西游記》、《三國演義》等兒童讀本。最近我又喜歡上了《明朝那些事兒》。
從這些書籍中,我認識了很多有趣的人,比如諸子百家里的孔子和莊子我都喜歡。我覺得莊子是一個非常會講故事的老爺爺,他很幽默,他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而且他還能跟骷髏頭說話,他講的寓言故事里都包含著很有意思的道理,周莊化蝶的故事在我看來如此玄妙。
有一次,我的媽媽在讀《蘇東坡傳》這本書,我很好奇,也翻了起來:原來蘇軾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我特別佩服他面對困難和挫折而不被打敗的堅強品質,媽媽說那叫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面對逆境就要積極樂觀。我很喜歡他的《水調歌頭》這首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有一次我還在班里朗誦過呢。
還有,我看書柜里有一本《史記》,又大又厚,引起了我的興趣,我拿出來一翻,傻眼了,是我看不懂的古文,媽媽就給我講它的作者司馬遷是如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為他創(chuàng)作的《史記》做準備,我又覺得司馬遷也非常了不起,我覺得我也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為了讓我了解更多的歷史知識,媽媽帶我去了一些歷史文化名城,我們去過北京、西安,西安的秦陵兵馬俑非常震撼,那時候的秦國真是一個鐵血帝國。我很喜歡西安的興慶宮公園,每一個景點都有二維碼,只要一掃二維碼,有關景點介紹和詩歌的音頻就有了,可以一邊游玩,一邊欣賞唐詩,感覺就像穿越了歷史一樣。
我們還去過安陽的殷墟博物館和文字博物館,了解了漢字發(fā)展歷史,我覺得漢字作為我們中國人的文化密碼真是太神奇太強大了。
在曲阜的孔廟,我了解了孔子的事跡,他提倡的“仁、義、禮、智、信”我雖然不能完全理解,但我覺得他和老師給我們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相通的,比如他說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也是媽媽所講的誠信,如果那些想掙錢的人都講誠信,講道義,那么我們孩子就不會吃到毒奶粉,我們的社會就是一個和諧文明的社會。
就這樣,我每天在閱讀中熏陶,一有機會就親自去體驗歷史文化名城,讓傳統(tǒng)文化的種子慢慢地在我心里生根發(fā)芽。我愿意做一個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小達人,從我做起,讓優(yōu)秀文化發(fā)揚光大,讓我們的精神家園芬芳四溢。
我國是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這里,誕生了多種多樣的文化,它們構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具有獨特的魅力。
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具有獨特魅力的。無論是從“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的春節(jié),到“火樹銀花觸目紅,揭無鼓吹鬧春風”的元宵節(jié),這是“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清明節(jié),到“節(jié)分端午為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的端午節(jié),或是“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中秋節(jié),到“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重陽節(jié),都有著不止一種的民間傳說,無不彰顯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我國的古典詩詞是具有獨特魅力的。秦磚漢瓦,唐風宋雨,古人在詩詞的浩瀚海洋中給我們留下了一批批優(yōu)秀傳統(tǒng)詩詞。同樣是送別,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李太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王子安“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高適“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同樣是寫黃昏日落,李商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而毛澤東則“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同樣是詠梅,陸游“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蓖醢彩斑b知不是血,為有暗香來!蓖窍r,李太白“生者為過客,死者未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辈苊系隆皩飘敻瑁松鷰缀?譬如朝露,去回苦多!边@些詩詞反映了不同時代不同詩人的不同情感,都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
我國的對聯(lián)是具有獨特魅力的。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xié)調,具有獨特的語言魅力。著名的對聯(lián)有“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背醮我姷竭@幅對聯(lián)會讓人摸不著頭腦,但我們是中國人,對聯(lián)是我們的國寶,我們有責任與有義務學好它,運用它。像這樣的還有一些有趣的對聯(lián)“狗啃河上骨,水漂東坡詩。”相傳是東坡與佛印在河上乘船游玩時,東坡看到河邊有只狗在啃骨頭,便出了上聯(lián)“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聽罷立即將東坡的詩稿往河里一丟,說“水漂東坡詩”,我們在嘆服兩人的智慧的同時,也會對對聯(lián)這一傳統(tǒng)文化有著深刻認識。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文化,淵遠流長;中華文化,歷久彌新。讓我們用全部的智慧和生命熱血來傳承我們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構建我們祖國的輝煌!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 篇7
武術是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一,也是民族體育的主要內容之一。這是我們人民幾千年來用來鍛煉身體和自衛(wèi)的一種方法。它對當今中國的大眾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我不知道是不是身體問題。從我小時候起,我就“虛弱和生病”。就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手足口病爆發(fā)了。果然,我是先“趴在槍上”的,所以有一段時間被父母領回家;氐綄W校后,我發(fā)現(xiàn)因為手足口病,老師特地請了一位武術教練來指導我們練習中國功夫。
那是一個陰天。當我們準備好要練功夫時,天開始下雨了。風在凄涼地吹;雨在滴答作響。就在我以為我要帶球隊回教室的時候,教練讓我吃驚了——他還在風雨中指導我們。當我處于恍惚狀態(tài)時,教練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來到我面前,嚴格地指導我的動作。
練習結束后,正當我們都走回教室時,教練攔住我說:“你今天為什么心不在焉?”我懷疑地說:“教練,練中國功夫真的能讓你得到鍛煉嗎?”他的回答讓我大吃一驚:“練武可以促進人體血液循環(huán),增強體質,還可以作為生活中的自衛(wèi)能力。當敵人進攻時,它能保護自己和他人!彼呛榱恋穆曇糇屛译y以忘懷。漸漸地,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并愛上了它來練習中國功夫。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歷史的星空中,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如此耀眼。作為新時期的好青年,傳承文化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 篇8
《畫》唐王維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墨梅》元王冕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開花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這兩首美妙的詩句,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畫的惟妙惟肖之美。中國畫,作為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被所有人都喜聞樂見和稱頌的。中國畫又名國畫,是現(xiàn)代人為區(qū)別于西洋畫而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泛稱。它包括水墨畫、墨筆畫、彩墨畫、工筆重彩畫、白描畫等。
我最喜歡國畫中的水墨畫!古時的畫家一般都是以墨作畫,用水稀釋墨汁,使之在紙上體現(xiàn)出輕重不一的墨色,產生美妙的視覺圖畫效果。
水墨畫讓人看了后感覺畫中意境非凡,古樸而又渾厚,極富滄桑之感,比如顧愷之的《洛神賦圖》:
當然水墨畫也可以畫的靈動至極,惟妙惟肖,比如齊白石畫的《三魚圖》和《群蝦圖》:
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外國人欣賞過后,常常會讓他們瞠目結舌、贊不絕口。我以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我深深的以自己國家的博大文化而驕傲!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 篇9
文化是菜肴增味的作料,而菜肴則是文化添彩的符號。
——題記
“秋高東籬采桑菊,猶記那盆水煮魚”作為一名骨灰級吃貨來說,以提高中華文化我便不禁想到“吃”中國從古至今都以愛吃、會吃出名,被譽為“舌尖上的中國”。并且吃還作出了很多文化,從《詩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的傳情,到詩詞中“寄與饑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食會友,可謂是人生在世,惟愿能吃。
談到“吃”不言而喻,不用質疑;作為一個地道的四川人,吃的一定要辣。
在我記憶中,第一次與它相識,也是如今一般。天氣寒冷四下之中的省級都被覆蓋在白皚皚的雪之下。那是還沒如今這般,一家人圍坐在那狹小的.廚房里,以此來抵抗寒冬的侵蝕。我坐在那高凳上,盯著飯桌發(fā)呆。冬意消逝了我對吃的全部興趣。而就在此時,媽媽端上一鍋紅彤彤的菜上桌,只見湯面一片“紅紅”個個辣椒怒紅著臉,似乎在對我的味蕾挑釁?|縷香味飄進我麻木的鼻孔里,被寒冷所冰封的嗅覺,仿佛蘇醒過來,我貪婪地吸取著它的味道,我忍不住了,拿出筷子夾出菜趁著熱氣還沒散失放進嘴里。一瞬間,麻與辣刺激了我的大腦,只覺寒冷已退,只剩下吃的念頭。到了以后我才知道它叫“冒菜”。它的背后大有文章!叭櫭⿵]”的故事家喻戶曉卻沒人知道它可是招待劉備的主菜。劉備惜臥龍之力,更是對“麻不刺喉,辣不上火,中性溫和,色澤鮮亮,口感醇厚”的冒菜贊不絕口,此后生活在離不開它。等劉備稱帝于蜀,冒菜又由宮廷菜流入民間!叭櫭安恕庇终莻髌湮兜栗r美,有益健康,一年四季,老少皆宜而稱霸于成都冒菜一脈,F(xiàn)在也如以前一般喜愛它,只是感覺沒有小時候,那般溫暖人心了,大概是因為一起吃冒菜的人,如今已各奔前程了罷。
對于美食,不只我這般的戀戀不忘,更是連鼎鼎有名的詩人都為其寫詩贊美。
首先當其沖的便是美食達人蘇東坡。許多佳肴都與他有密不可分分的關系。如:“東坡肘子、東坡墨鯉”等東坡系列菜。他雖與世長辭,但他的菜與菜中所包含的精神文化卻流傳下來了。
其次便是杜甫,他的五柳魚也做為川菜名,小吃流傳下來。遙想當年他在浣花溪邊定居與友人于草堂中吟詩作賦,留朋友在家中吃飯,只得一魚,杜甫親自下廚。魚做好上桌沒一會兒便吃得精光。因其魚身覆青絲和花刀極像柳葉,故此得名五柳魚。除此事還留下許多詩句,鮮鯽銀絲胎,香芹碧澗羹”暫憶江東胎,兼懷下魚船”無不從中體現(xiàn)他愛吃本性。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02-04
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作文06-10
傳統(tǒng)文化話題作文09-30
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02-04
傳統(tǒng)文化作文01-16
與傳統(tǒng)文化有關的作文02-27
有關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02-27
話題作文:傳統(tǒng)文化11-09
寫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03-27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