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作文 推薦度:
- 浙江高考作文 推薦度:
- 新高考作文 推薦度:
- 高考作文 推薦度:
- 收獲幸福優(yōu)秀高考作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高考作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jīng)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經(jīng)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高考作文 1
時事篇
第一期作文素材
所謂時事,乃是當前最新發(fā)生的各類新聞事件,所以本期整理的基本是20xx年1-2月份的各類時事熱點。
一、讓“春節(jié)時間”刻入世界表盤
時事評論背景:
中國年意味著一種生活方式,之所以能吸引不同國家的不同群體,就在于這套價值引起的廣泛共鳴。
剛剛過去的春節(jié),不僅攪動著中國人心中濃濃的鄉(xiāng)愁,也帶動全世界進入中國的“春節(jié)時間”。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歡樂春節(jié)”盛裝巡游把秧歌、武術(shù)等中國節(jié)目搬上街頭;在美國芝加哥藝術(shù)博物館,雞年主題展覽為參觀者奉上精美藏品和京劇表演;在泰國曼谷,詩琳通公主發(fā)布自己手繪的紅色吉祥雞和富貴牡丹圖,并用泰語寫上“中國新年快樂”……如今,農(nóng)歷新年不再只是中國的節(jié)日,更成為世界范圍的文化現(xiàn)象,“中國!辟N遍世界,“中國紅”映照全球。
時事評論觀點:
醇醇年味,四海濃郁,這與中國人走遍世界的腳步不無關(guān)系。剛剛過去的春節(jié)假期,我國公民出境游總量約615萬人次,同比增幅近7%。為吸引如此龐大的消費群體,各國景點和度假勝地往往把農(nóng)歷新年作為賣點,與當?shù)匚幕疃热诤,營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游覽體驗。同時,遍及世界各地的約5000萬華僑華人,更是把春節(jié)視為尋根溯源的儀式,一些地方甚至延續(xù)著或者發(fā)展出國內(nèi)都少見的習俗和傳統(tǒng),在當?shù)匦纬梢坏廓毺氐奈幕L景線。
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中國年意味著一種生活方式,背后蘊藏著獨特的價值訴求。春節(jié)之所以能吸引不同國家的不同群體,就在于這一價值引起的'廣泛共鳴。在國外,許多人對春聯(lián)感興趣,但更中意“總把新桃換舊符”的美好愿景;許多人愛吃餃子,但更青睞薄皮大餡所寓意的濃濃親情。和諧、團圓、重視家庭,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國文化對幸福美滿的想象,正成為許多外國人新的精神追求。
可以說,中國年的全球熱,正是中國文化影響力顯著提升的一個縮影和表現(xiàn)。從遍及一百多個國家、獨具中國特色的孔子學院,到“一帶一路”上開啟的各類文化交流活動,從京劇電影《霸王別姬》和紀錄片《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收獲海外如潮好評,到莫言、曹文軒、劉慈欣等中國作家獲得國際榮譽,這些年在全球文化領(lǐng)域刮起的陣陣“中國風”,與農(nóng)歷新年一樣,背后不僅有綜合國力作為支撐,更是中國文化所沉淀的歷史傳統(tǒng)、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在世界人民心中激起漣漪、形成共鳴。
中國的崛起不僅是經(jīng)濟、科技等硬實力的崛起,更是文化軟實力的崛起。一個全球性大國,不僅要在具體的國際事務中承擔更多責任,更要從文化和思想的高度,回答人類發(fā)展中的一般性問題,為人類的社會進步提供有益方案。當世界進入中國的“春節(jié)時間”,人們更有理由相信:以優(yōu)質(zhì)文化為載體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中國文化就能夠贏得世界認同、取得世界影響、獲得世界價值。
高考作文 2
(一)路燈下的高考
“十年寒窗,擠過了獨木橋。橋頭,望盡天涯路,依舊風寒,迷茫的細雨……”
掀開卷曲箱底13年的日記本,高考戰(zhàn)火的硝煙,仍然彌漫;路燈下,那個修長的身影,相伴星辰,依然誦讀著七月的華章!
我是x屆的高考生,也是國家實行大學擴招前的最后一屆高中畢業(yè)生。那時的高考,千軍橫闖獨木橋,殘酷無情,波譎詭密。作為農(nóng)村孩子,高考是一次鯉魚躍龍門。我們都深知:十年學習塵與土,就等這次壯士行。
高三那年,我?guī)缀跏强嘈猩粋!澳乳e,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古語,鐫刻在書桌的抽屜,時刻鞭策自己。課室、飯?zhí)、宿舍三點一線、枯燥乏味的生活,給我萌動浪漫情懷的花樣年華,貼上了一紙封條。一日一測試、兩日一小考、三日一模擬的槍林彈雨,演繹我生活的全部元素。
課間十分,見縫插針,匆匆背兩個數(shù)學公式;午休棄憩,埋頭墻角,開展考點大閱兵,地氈式查漏補缺。深夜,蟋蟀蟬鳴,梳理學子的讀書聲。宿舍的同學經(jīng)常汗流浹背,蜷曲幾乎窒息的被窩里,借手電筒微弱的燈光苦讀,但還是逃不過老師的火眼,電筒充公了。為了逃避查夜,我們擺起了空城計,把蚊帳放好,被子疊成人形,制造假象,讓老師從窗戶借且電筒查看時,以我們都乖乖睡了。其實我們早已身在曹營了,在校園偏僻的路燈下,任憑蚊蟲的蹂躪,在浩瀚書海中遨游了幾個鐘。那時,路燈把夜幕下的溫柔與明亮給了我們,她妙曼的身姿和美麗的容顏,時常激起我們早已埋藏深夜的青春騷動?粗粯淙~撕碎的月光,拍打淺草的晨露,不知濺漫了書的哪一頁,只知是濕了黎明。
記得高考的前夕,周邊的人和物,似乎云煙過眼,激起不一絲的圍觀欲望。爛漫鮮花沒有戀蝶翩躚;草長鶯飛,沒有燕舞相伴,七月的季節(jié)褪卻了色彩。只有課室那塊高考倒計時牌,分分秒秒跳動的指針,才能觸動心靈,頓感時光在流,時不我待。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不知過了多少個日夜,身上的塵埃和軀體的疲憊,銹黃了路燈曾有過的美麗容顏,乳白的外衣銹跡斑斑。歲月的風雨也礪粗了我細膩的肌膚,可是我依然載滿希望——擠過了高考的那根木橋。
幾家歡喜幾家愁。高考是一條洶涌波濤的大江,我雖然沖破浪尖,卻跌落在波谷。那年的高考我失敗了,失敗得沒有準備。在六年的中學生活里,一直名列年級前十名的我,高考卻掉到了班級的三十名。還在埋怨老天的不公時,更沉重的打擊又當頭一捧,我從入圍本科的分數(shù),退檔到了市大專學院錄取。拿通知的那晚,我再次來到熟悉的校園,冷冷的雨夜,曾支撐我無數(shù)黑夜的路燈,投下修長憂傷的身影。倚望,遠處路燈照亮的星星,等待天明后陽光的手來拭干那行淚,繼續(xù)上路。
云卷云舒,時光如一川逝水,把高考的那杯濁酒沖洗得淡如水,暴風暴雨的黑色七月,已是西風調(diào)碧樹的時節(jié)。記得高三的班主任曾為我們鼓勁加油時曾說,“沒有經(jīng)歷高三生活、沒有經(jīng)歷黑色七月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是的,那段刻骨銘心的寒窗生活,是一次人生孤寂、更是一次人生勵志。
(二)高考生跳的“龍門”在哪?
人們常說,讀書人如果可以高中狀元,就如同鯉魚跳過了龍門,從此脫離凡胎肉身,飛黃騰達。這對于通過科舉考試步入仕途,扭轉(zhuǎn)命運的學子們來說,的確是形象的比喻。那么,北京城里究竟有沒有這樣的“龍門”呢?
北京城外有城,城內(nèi)建城的建筑布局,使得連接內(nèi)外各城之間的城門成了極為重要的設(shè)施。在北京眾多的城門當中,的確存在著所謂的“龍門”,當然,這與封建時代的'科舉制度是分不開的。
由隋朝起創(chuàng)建的科舉制度,取代了過去一直以來的世襲制度,由此,學子們得到了通過求學考試來改變命運的機會,也就是相對公平的社會育才機會,使得封建王朝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保持了穩(wěn)定?婆e考試分為很多個級別,在歷經(jīng)各地區(qū)主持的考試之后,通過層層選拔的勝出者會取得到京師參加全國統(tǒng)一考試的機會。在京師的考試有兩場,會試和殿試,而最終能夠沖進殿試,并取得名次的,就拿到了進入仕途的入場券,成為國家的棟梁。也就是說,原本平凡無奇的鯉魚越過了“龍門”,晉級龍族,真可謂是“一步登天”了。
完成這一象征性加冕儀式的就是長安門。長安門分為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長安左門位于大明門(清代改大清門,辛亥革命后改中華門,1959年拆除)內(nèi)東北角(今勞動人民文化宮正門前稍東),長安右門位于大明門內(nèi)西北角(今中山公園正門前稍西)。長安左門和右門是皇城通往中央官署衙門的總門,門前均豎立有巨大石碑,上面刻有“官員人等,到此下馬”的誡語,并有禁軍站崗。平日,百官上朝都要從長安左、右門進入,并且無論官級大小、爵位高低,都要下馬下轎,步行進入長安門,經(jīng)天街(今天安門前的長安街),經(jīng)金水橋,入承天門(今天安門),繼而進午門,上朝覲見皇帝。
并非兩門都是“龍門”,只有長安左門被稱為“龍門”。明初時,曾在承天門(今天安門)外金水橋畔設(shè)案舉行殿試,后來移至太和殿。清沿用了這一形式,但后將殿試的場所改在了保和殿。殿試以后,凡考中進士的人,都要在殿上廣布姓名,然后將名字寫入“皇榜”,捧出午門,在鼓樂御杖的導引下,經(jīng)承天門穿過廣場,張掛在左面的“龍棚”內(nèi)。參加殿試的貢生們在這里集結(jié)看榜,無論考中與否,都經(jīng)由長安左門離開。所以,長安左門被稱為“龍門”或是“生門”,靠中進士的人成為“登龍門”。
與長安左門相對的,長安右門則是刑部主持全國“秋審”、“朝審”的地方,被稱為“虎門”。每年農(nóng)歷八月中旬,皇帝派刑部官員會同大理寺、都察院或九卿、王公大臣,在這里設(shè)案“秋審”,聯(lián)合審理犯人。每逢此時,由東到西,橫列幾十張大八仙桌,上鋪紅毯,判官面北端坐,互審各犯判文,然后再呈皇帝,皇帝只要紅筆一勾,該犯的死刑就確定了!俺瘜彙眲t是委派兵丁,將刑部監(jiān)獄內(nèi)的死罪犯人全部提出來,押送到長安右門,排成整齊的隊列,由長安右門的南門洞走入,一字形地跪在“朝審”公案桌前,聽候?qū)弳。期間,每個犯人不能傾訴冤情,等到這一年冬至的清早,用囚車把犯人押到刑場砍頭。犯人由長安右門提解進廣場,不免悲傷哭泣,猶如身進虎口。所以,長安右門會被稱為“虎門”。新中國成立后,為解決長安街的交通問題,遂于1952年8月將長安左、右門拆除。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找不到長安門了,但是,同為改變?nèi)嗣\的“龍門”和“虎門”卻永遠在歷史上留下了傳奇的故事。
。ㄈ┟駠绾慰肌案呖肌
現(xiàn)如今,每年高考都牽動著天下所有父母和孩子的心,讓人神經(jīng)緊張,那么我們回過頭看看民國的高考是什么樣子的呢?
1932年清華大學的國文考試題,題目不難,但其中有一道怪題“對對子”,上聯(lián)是“孫行者”,要求考生對下聯(lián)!皩O行者”大家都熟悉,不就是保護唐僧上西天取經(jīng)的那個猴子孫悟空嗎,可讓大伙對對聯(lián),就有點難為這些莘莘學子了。據(jù)說后來只有三人答對了,他們對的是“胡適之”,“孫”對“胡”(猢猻),“行”對“適”,“者”對“之”,答案用的是時髦人物胡適的名字,十分有趣,大大出乎出題者的預料。但后來據(jù)一位考生透露,這樣答其實也不是十分準確,“胡適之”的“胡”與“孫行者”的“孫”平仄不協(xié)(都是平聲),最標準的答案應該是“祖沖之”(南北朝數(shù)學家)。
這道怪題的“始作俑者”就是清華大學教授陳寅恪,陳寅恪(1890—1969)是江西義寧人,中國現(xiàn)代最負盛名的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和語言學家,時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導師,與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并稱清華四大國學導師。當時人們都認為“孫行者”的標準答案就是“胡適之”,而且還都以為是陳寅恪有意為之,目的就是調(diào)侃一下胡適,其實陳寅恪擬定的標準答案是“王引之”(清代學者)和“祖沖之”,也確實沒有調(diào)侃胡適的意思。
陳寅恪如此出題肯定有他自己的道理,但社會輿論對于這種考試形式卻很不理解,當時中國的中小學教育已推行白話文十余年之久,盡管社會上堅持使用文言者還依然不少,但作為整體的教育體制而言,白話文已占據(jù)了主流地位,“對對子”在當時的正規(guī)學校教育中已銷聲匿跡多年。所以人們普遍認為陳寅恪此舉是有意復古開倒車,后來甚至還有人將這次考試當作笑談,所以以后“對對子”這種形式再沒有應用,更沒有推廣。
還有一個是聞一多先生錄取臧克家的故事。臧克家當年報考國立青島大學(今山東大學)時,國文考試有兩個題目,一是《你為什么投考青島大學?》,一是《雜感》,兩題任選一道,但臧克家兩題都做了。他寫的《雜感》只有三句話:“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作幻光,誰便沉入了無邊的苦海!”這三句雜感雖然短小卻飽含哲理,后來臧克家在回憶文章中說:“它是我嘗盡了人生的苦味,從中熔煉出來的哲理,也是我在政治大革命失敗之后,極端苦痛而又不甘心落寞的一種無可奈何的悲痛消沉心情的結(jié)晶。”聞一多對此極為欣賞,從中看到了臧克家的內(nèi)心世界,于是便給判了98分的高分,將數(shù)學考試吃了“鴨蛋”的臧克家破格錄入了青島大學。據(jù)說當年聞一多報考清華時,也是其他學科成績平平,唯獨作文文才并茂而為主考老師所賞識,這次破格錄取臧克家,可能是一多先生想起了自己的經(jīng)歷,多多少少有點惺惺惜惺惺之意吧。
臧克家開始讀的是外文系,因記憶力差想轉(zhuǎn)到聞一多先生的國文系。當他走進先生的辦公室,看到不少想轉(zhuǎn)到國文系的學生全被拒絕了,不禁有些膽怯,孰料聞一多一聽到他的名字便高興地說:“你來吧!睆拇岁翱思冶愠闪寺勔欢嗟牡諅鞯茏樱c著名詩人陳夢家并稱為聞一多門下“二家”。
第三則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三校1946年度的聯(lián)合招生國文試題,這份試題可以說是簡單至極,讓人看了有不可思議之感。題目共兩道,一是作文:學校與社會;二是解釋成語的意義:指日可待、變本加厲、隔岸觀火、息息相關(guān)。
看著這些當年的老試題,我想每一個人都會感慨良久,與這些簡潔、精煉的試題相比,我們今天的考試還能讓孩子領(lǐng)略到學習的快樂嗎?與如今那些動輒長達十余頁、似是而非的高考題目比照,究竟哪一種更接近我們教育的初衷呢?
眾所周知,民國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亂世,但同時也是一個大師輩出的時代,那個時期學者文人的許多文章至今仍令我們懷念不已。之所以如此,我想這與當時那種獨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不無關(guān)系。
古代也有“高考”錄取通知書
在現(xiàn)代,學生高考完畢后,學校的錄取通知書一般會通過快遞到學生的手中,而古代有專門的政府官員通知。古人科舉應試及第之后,縣州府都會派遣特定人員前去通知報喜,這樣的報喜在古人眼里稱為捷報。所以可以這樣說,捷報就是古人現(xiàn)代版的高考錄取通知書。
古 人參加科考可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他牽扯到整個家族甚至整個村莊。據(jù)說古代參加科舉應試,中秀才舉人或者進士及第希望比較大的人家都會在煎熬中苦苦等待著喜 報的到來。也有比較聰明的人專門等候在門口,一旦報喜的人到了,就前去向這家人報喜,碰到富裕的人家能得到點碎銀花花,稍微窮點的人家也能沾上點酒喝。這 樣的等待在古代稱之為候榜。這些場面在《儒林外史》里有過詳細的描述。
從鄉(xiāng)試到會試,再到殿試,每個級別的考試都有捷報,只要你合格了被錄取了,就有人來專門為你報喜。捷報的格式大都比較簡單,除了寫有應試考取功名者的名字以及考試的名次,此外就是某某縣府的名稱了。
浙江仙居縣皤灘鎮(zhèn)有一個始建于南宋時期的何氏里大學士府在國內(nèi)頗為著名,何氏家族在歷代歷史上出過許多達官貴人以及文人學士。康熙時期的帖學四大家之一何焯就隸屬這個大家族。何焯25歲時以拔貢生的身份進京,后因直言耿直的性格而受到排擠,以致六次應考不第,直到四十一歲時,康熙南巡,后因朋友推薦為官,而后參加考試才成為舉人,不然又要遭到他人的陷害。何焯次年參加考試,順利考取為進士。何氏里大學士府有關(guān)于何焯的捷報。
官 報廳在學士府的正南面,兩邊的木板墻上就貼滿了當時的捷報,有中舉人的捷報,有中得頭等狀元的,也有中進士第四名的捷報。這些捷報上端印有一條欲飛的騰 龍,下面是云山霧海,捷報正中央寫有某某年高中鄉(xiāng)試或者殿試第幾名。捷報的樣式因朝代的不同而略有異同,但總體而言是差不多的。
古人收到捷報之后,一般要把它張貼在廳堂里最顯眼的位置,一來可以光宗耀祖,二來可以讓來訪的客人一眼就能目睹到,如同現(xiàn)在的獎狀一般。從這個細小的細節(jié)同樣可以看出古人如何重視科舉考試,科舉幾乎成了古代讀書人的唯一出路。
唐代高考移民 白居易參加宣城州試
(四)“高考移民”白居易
古時士子參加考試,必歸于本籍,也可在本籍與寄籍中做一選擇,投考不得越籍赴試,但有的士子為了取巧投機,假冒他省之籍投考,稱之“冒籍”。
隋文帝開創(chuàng)科舉,唐代有發(fā)展,并完善了科舉制度。唐朝科舉,報名后,先要在縣府進行考試,然后再到州府考試,合格者送至尚書省。因為長安、同州、華州錄取比例最大,名單上列為前十名的,有時全部及第,一般也十得七八,而兩廣等地的錄取率正好相反,十之能中一二就不錯了。錄取率如此的懸殊,出現(xiàn)“冒籍”也就不奇怪了。
對于“冒籍”現(xiàn)象,朝廷有對策!缎绿茣みx舉志》載:“每歲仲冬,州、縣館、監(jiān)舉其成者送之尚書省,而舉選不繇館學者,謂之鄉(xiāng)貢,皆懷牒自列于州、縣……既至省,皆疏名列到,結(jié)款通保及所居,始由戶部集閱……”在這種嚴格的管理下,士子一般應在家鄉(xiāng)報名應試,以進入本地的縣學或府學,而縣學、府學的生員都有確定的名額限制。
有個叫白居易的考生寫了一篇叫做《送侯權(quán)秀才序》的文章,以和侯權(quán)秀才同在一個叫“宣城”的地方考上進士為由頭,套了一番近乎,惺惺相惜,以敘同窗之情:“貞元十五年初,予始舉進士。與侯生俱為宣城守所貢,明年春,予中春官第!
只是,這個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到了其曾祖父時,又遷居下(即今天的陜西渭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鞏縣(今河南鞏義)縣令,與河南新鄭縣令交好,見新鄭山川秀美,民風淳樸,便舉家遷移到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
白居易原籍是山西太原,曾寄居河南下邽、鞏縣、新鄭、洛陽,但白居易沒有選擇在這幾個地方參加“高考”,而是通過私人關(guān)系,在大哥幼文和叔父季康引介下來到宣城,拜見了宣城觀察使崔衍,走了后門,當年秋天參加了宣城州試,被選為應貢進士。
到這里,不難看出,白居易“冒籍”了。最為有趣的是,這竟然是史上最早的有文字記載的一次“高考移民”事件。
古代科舉并非高考
很多人將高考比為古代的“科舉”,民間乃至媒體也將各地各中學高考的第一名譽為“文科狀元”“理科狀元”,既不倫,也不類?婆e不是考學,而是考官,是古代國家的文官考試,更類似今天的公務員考試,而不是高考。
自隋唐以來,科舉考試的科目、內(nèi)容、形式等,歷代有所不同,所同者,考試面前人人平等。此前朝廷選官,實行“九品中正制”,各地負責考察發(fā)現(xiàn)人才的“中正官”,將本地人才分為九個品級,向朝廷推薦,朝廷量才錄用。這種選官制度,貌似很全面很客觀,但在重門第講關(guān)系的中國,只要是地方推薦,就會逐漸演變?yōu)榧易鍎萘Φ妮^量,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格局?婆e這一制度創(chuàng)新,打破了這一格局,為平民子弟進入主流社會提供了機會,古諺有云:“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雖然夸張,卻非虛語。《儒林外史》中有個廣東窮秀才范進,住茅草房,吃了上頓愁下頓,卻通過科舉考試,而舉人而進士,最后做了朝廷高官。范進是被小說諷刺挖苦的人物,呆頭呆腦,不學無術(shù),完全是憑“狗屎運”考上的;但從另一角度說,范進沒有富爸爸官爸爸,也沒找關(guān)系通關(guān)節(jié)勾兌考官,而是自己考上的。現(xiàn)實生活中,更多如范進那樣貧困低賤卻有真才實學的平民子弟,正是通過科舉考試,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所以,盡管科舉制度弊端叢生,但從隋唐至明清,歷經(jīng)千余年而不能廢。明太祖和清康熙,鑒于一考定終身選拔的人才有不少是“高分低能”者,曾一度中止科舉考試,但旋即恢復。這不是古代中國人因循守舊,不思變革,而是實在找不出比考試更公正的方法。
科舉是國家大典,以明清兩朝為例,三年一考,考試分三級:第一級,省級,分省考試,叫“鄉(xiāng)試”,錄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元”;第二級,部級,全國統(tǒng)考,叫“會試”,錄取的叫“貢士”,第一名叫“會元”;第三級,國家級,皇帝親自主考,叫“殿試”,錄取的叫“進士”,第一名叫“狀元”。麻將游戲中的“三元會”,牌中極品,可遇而不可求,就來自科舉考試的名目:解元、會元、狀元,“三連冠”。科舉考試連中“三元”,更是珍稀動物,明朝僅兩人,清朝僅三人。
舉人和進士都不是官,古人叫“功名”,今人叫“文憑”,不僅是做官的資格,而且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學位。晚清留洋的“海歸派”,無論學什么專業(yè),必須通過“學部”的分科考試,獲得“工科進士”、“法學進士”、“醫(yī)學舉人”、“農(nóng)學舉人”等資格,才能在國家部門任職。今人也許覺得好笑,其實這只是名詞翻譯問題。假設(shè)最早就將洋學位doctor譯為“進士”,master譯為“舉人”,現(xiàn)在也就習以為常了。
有些讀書人生性恬淡,家境富足,不想做官,但也非要考個舉人文憑進士學位。據(jù)錢泳《履園叢話》記載,道光年間,有個103歲的廣東老大爺,都快考成“烈士”了,還去參加鄉(xiāng)試;实勐犝f,破格授予他“欽賜舉人”。老大爺不服老,又去參加全國會試,把北京城轟動了,全城人扶老攜幼,爭相目睹這位科舉史上“最?忌钡娘L采;实厶氐厥谟杷熬窆膭瞠劇,“欽賜國子司業(yè)”,也就是“太學榮譽副校長”,當時傳為美談。
為什么古代讀書人這么迷戀科舉,迷戀舉人進士學位?看看今天公務員考試之火爆,公務員爭戴碩士帽博士帽之蔚然成風,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切盡在不言中。
高考作文 3
自古至今,成大事者,皆為沉穩(wěn)之人。沒有沉穩(wěn),方可披荊斬棘,邁步前行。在人生的重要轉(zhuǎn)折點高考面前,沉穩(wěn)顯得愈加重要。
沉穩(wěn)的心態(tài)乃收獲之本。
齊魯長勺會戰(zhàn)!肮珜⒐闹瑒ピ唬骸纯伞,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公問其故,答曰: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眲倮南矏,沒有沖昏曹劌的頭腦。他依舊沉著冷靜地分析可能的風險!耙暺滢H亂,望其旗靡”后,才放心讓軍隊追趕。如果曹劌不夠沉穩(wěn),而敵軍又居心叵測,戰(zhàn)事的結(jié)尾極有可能是陷入圈套,反勝為敗。
只有擁有沉穩(wěn)的心態(tài),才可致勝。一個心態(tài)浮躁的人,必定成不了大事。
當年武侯兵出祁山,其實因馬謖失街亭導致滿盤皆輸,武侯仍能沉著彈琴退仲達。若是沒有這沉穩(wěn)的.氣派,又怎敢大開城門,獨上危樓撫琴?而曹操意識沖動,才中了周瑜的離間計,誤信了蔣干的假情報,斬殺自己熟習水戰(zhàn)的蔡瑁、張允兩員大將,為赤壁大戰(zhàn)的失敗埋下了一個伏筆。
沉穩(wěn)之勢,在當代中國的建設(shè)者身上更是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正是因為他們的沉穩(wěn)堅定不浮躁,我們的祖國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并不斷地發(fā)展強大。比如航天人員沉穩(wěn)務實, 終得中國航天事業(yè)之輝煌。
唯有沉穩(wěn),方可前行。越是困難面前越要保持沉穩(wěn)。在高考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更應緊急時不驚,忙亂時不慌。以沉穩(wěn)之態(tài)面對高考,以沉穩(wěn)之態(tài)戰(zhàn)勝高考。
【高考作文】相關(guān)文章:
高考作文素材07-31
安徽高考作文08-10
優(yōu)秀高考作文11-12
遼寧高考作文12-25
高考作文傾聽12-20
江蘇高考作文09-03
高考作文指導09-27
高考作文范文09-08
有關(guān)高考作文09-14
雙贏高考作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