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結構篇:如何讓文章多一點波瀾
文似看山不喜平 ——結構篇:如何讓文章多一點波瀾供稿/楊 倩[天津南開中學]
專題解說
對學生而言,記敘文是他們接觸最早也是運用最為熟練的文體,然而“熟能生巧”在這里似乎無法兌現(xiàn)?梢哉f,記敘文對很多學生來說屬于會寫卻難寫好的瓶頸區(qū),因而這類文體也成為他們的“雞肋”——易寫卻難得高分。
形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較多,但較為突出的一點就是對情節(jié)結構的把握不足,思考不足。因為一般來說,記敘文有這樣的幾點要求:1.交代清楚人物、時間、地點、事件。2.將事件敘述完整,要寫出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變化及結束的過程。而這樣的要求對學生而言直接造成的結果就是完全按照時間的順序把事情“介紹”一遍。所以說,從一開始接觸記敘文,學生最關注的往往是寫什么,常常經(jīng)過苦思冥想終于得到一個可以成文的內(nèi)容后便著急下筆,之后便考慮字數(shù)是否達標,殊不知這樣一個急于完成任務的心理會帶來一個什么樣的后果。其實對記敘文而言,情節(jié)曲折回轉起來才更好看,正所謂“文似看山不喜平”,而如何讓文章起波瀾正是選材之后要著重思考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需得“三思而后行”。
記敘文最忌平鋪直敘。沒有一點起伏變化的文章,如同流水賬,容易使人感到單調、乏味,波瀾起伏、搖曳多姿的文章才更能激起讀者強烈的閱讀興趣。所謂波瀾,是指文章中出現(xiàn)的能使情節(jié)的展開和場面的刻畫有些變化的寫作手法,好的波瀾能使文章達到一波三折、曲折多姿的效果。而大凡優(yōu)秀的作文,除主題深刻外,往往是構思精致巧妙,情節(jié)引人入勝的。那么如何在通篇“明白”“通順”“完整”的前提下,通過巧設波瀾來平添“精彩”之筆,使文章有波瀾、有起伏呢?我們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法:
一 改變順序
可以嘗試用倒敘或插敘的方法來敘述事件,這是使文章產(chǎn)生波瀾的最常見也最簡單的方法。在生活中,事情一定是按照時間順序發(fā)生、發(fā)展的,但寫文章的時候如果完全照搬生活就會使文章顯得單調無聊,此時若適當改變事件的順序就會在一定程度上給文章帶來一些波瀾。比如魯迅在《故鄉(xiāng)》中插敘了對少年閏土和“豆腐西施”的描寫,以形成與眼前的中年閏土和楊二嫂的對比,突出了現(xiàn)實故鄉(xiāng)的每況愈下的變化。如果按照時間順序就無法體現(xiàn)這種鮮明的對比,也就無法突出文章的主題。
倒敘也能有效地提升文章的波瀾。如朱自清的《背影》,以“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開篇點題,明確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調,之后再以此“懷念”為情感基礎,細細敘寫父親的“背影”,表達對父親的綿綿情思。這樣寫的好處是讓讀者先沉浸在已奠定的情感基調之中,其后的敘述是以前面的情感為基礎的,便于作者調動情感,勾起對往事的深情回憶,更符合生活的真實。此外,倒敘還可以引發(fā)思考,形成懸念,能夠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如《祝!肪桶严榱稚┲婪旁陂_頭,引起讀者對祥林嫂一生強烈的關注,這樣增強了文章的懸念感,使文章不再是平鋪直敘。而且懸念式的倒敘能夠造成讀者某種期待和熱烈關切的心理狀態(tài),產(chǎn)生一種非看下去不可的強烈沖動,增強文章內(nèi)容的感染力。
二 關注詳略
這可以說是從學寫作文之初就一直在強調卻又總被忽略的一點。學生因為字數(shù)的思考、思維習慣的指使,往往喜歡事無巨細地敘述下去,給人一種語言乏味、面目可憎的感覺。其實寫文章就像看景色,喜歡的地方多看多觀賞,一般的風景輕輕帶過,只有這樣才能把最喜歡、最優(yōu)美的景色在腦海里留下深深的記憶。同樣,寫文章時也是如此,能突出主題的內(nèi)容多加筆墨,一些相關但不重要的地方稍稍帶過,有詳有略的記敘能讓文章的情節(jié)看起來高低錯落,也能讓文章呈現(xiàn)波瀾起伏的姿態(tài)。如題目為《童心》的作文:吃飯時小孫子悄悄往奶奶碗里加了一把鹽,還問奶奶“好吃嗎”,奶奶塑著可愛的小孫子,違心地說“好吃”,小孫子馬上就說“吃午飯時,我一定再往你碗里多放點兒鹽”,奶奶一愣,微笑嗔怪道“你給我放這么多鹽,想成死我呀”,小孫子兩道淡淡的眉毛向上一挑,眨著眼睛說“媽媽昨天說,咱家就你一個吃成飯的”,瞬間,奶奶臉上的笑容消失了,仿佛呆了一般,僵僵地坐在那里。爸爸瞅了媽媽一眼,媽媽的臉紅了。這段記敘詳寫了孫子和奶奶的對話,略寫了爸爸媽媽的神情,雖然沒有寫出媽媽對奶奶的嫌惡,但是從小孫子的話中能夠充分體現(xiàn)出這一點,詳寫的部分已經(jīng)把事情的過程交代明白,所以爸爸媽媽的神態(tài)只需點到即可展現(xiàn)文章的主旨。
三 加入細節(jié)
細節(jié)可以讓中心更突出,讓人物形象或事件深入細膩,利于展現(xiàn)人物情感,突出主旨,是讓文章曲折生姿的一劑良方。尤其是考場作文,由于受時間、篇幅的限制,考場作文在情節(jié)曲折上的作為是有限的,因而通過增加細節(jié),在細微之處點化出人物、事件、環(huán)境的特色,增添故事的波瀾,就顯得非常有效。如《孔乙己》中的“排出九文大錢”。幾處生動的細節(jié),文章會陡然增色。
清代袁枚曾經(jīng)說過“為人貴直,而作詩文者貴曲”,可見波瀾之于文章的重要,這里也只強調了比較容易操作的三點。但,大家也要注意,在讓文章騰挪跌宕的同時,一定要注意情節(jié)構思要真實合理,這樣才能保證文章曲折而有致。
哀痛
文/陳睿思[天津南開中學]
以《哀痛》為題,寫一篇記敘文,注意運用突顯波瀾的幾個方法。
七月的仲夏,“蟬噪林逾靜”。陽光縷縷,攀附在葉冠,又順著清晰的葉脈,一點點傾瀉進了屋里。
這里是華北平原某個中型城市的醫(yī)院,滿目皆是與陽光交織的蒼白。生命的活力與希望被阻隔在窗外,陽光,進不來。外公躺在病床上。我坐在床邊,給他念《莊子》:“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可是外公啊,我多么希望你能好好兒地活著,像冥靈一樣,像彭祖一樣,不求爾來四萬八千歲,只求等我長大,朝夕相處數(shù)十年,把你給我的愛,再完完整整地還給你。
歲月在無垠的蒼茫中漫溯,就像今天,外公已去世許久,祭奠的人群早巳消散,骨灰的余燼只剩冰涼,那個臨窗的鋪位也早已給了其他人。我卻覺得他從未離開,一直在那個醫(yī)院里,等著我有時間來看看他,給他念念我們都想看卻未來得及看的書。
外公的病,查出來時,已是癌癥晚期。醫(yī)生跟我們說,最多三個月,但,外公卻整整堅持了一年半。正正好好,我從初二的后半學年,走完初三,走過中考。7月10日,外公在一個靜默的凌晨安然去世。我從沉眠巾被喚醒,遲鈍地聽著父親說了些什么,完完全全沒有反應過來他在講什么。只是想畏懼了太久的事情竟夢得如此真實。快睡過去吧醒來,大家都好,大家都在。
奔向醫(yī)院的車上,剛剛仿佛凝滯的靈魂開女復蘇,剛剛仿佛停止的心跳一點一點跳動,我望著繁華城市的絢爛的夜色,和遙遠的黯淡的銀盤,名然,淚流滿面。
外公去世前,到底是有些回光返照的。肆虐的癌細胞早巳吞噬了他的健康、他的思想、他的記憶,甚至剝奪了他的語言能力。但我準備回天津與他告別的前兩天,他居然不太清晰地喚我的小名。當時我已走出病房,卻又在他的呼喚聲中回來。我輕輕地拉起他的手,那樣浮腫的手,早已沒有當年的力度,我卻覺得,他一如從前的,緊緊地拉著我我又怎么知道,這,是一場訣別。他不能說話,所以,一直是我在說。我說,外公,你找我呀,你好好兒養(yǎng)病,我明天再來看你。是的,我說再見,我說明天,他用目光告訴我,明天再見。我以為我們還有很多個再見,卻不知,這次他說的是再也不見。
我一直覺得,我到底年少,所經(jīng)歷的種種,至多算哀傷,卻不致哀痛。但提筆寫下時,已經(jīng)是淚盈眼眶。哀是因為此生此世,這個被我喚了十余年外公的老人,這個陪我成長的老人,再也不在,無論我怎樣聲嘶力竭地呼喚,他也不可能回來。痛是緣自又一次生生撕開心底的傷口,一點點溫馨的、美好的回憶都被時光化作冰冷的刃,血流不止。
專題點評
哀痛這個題目對于高中生來說不太好寫,從選材上學生多數(shù)都選擇了親人的離別這樣的主題。如果按照時間順序平鋪直敘,那么很容易形成“千人一文”的效果,想得高分自然不容易。本文也是選擇了親人的離別為主題,但在行文的過程中特別注意了事件的順序、詳略以及細節(jié)描寫。文章以倒敘為主,中間插敘對過往回憶的文字,將外祖父去世前后的事件貫穿起來,讓讀者跟隨作者的心情一起沉浮,一次次地形成了文章中的波瀾。
(楊倩)
【結構篇:如何讓文章多一點波瀾】相關文章:
初中生寫作指導:蕩起文章的波瀾08-24
文章如何才能寫得快08-22
初中習作技巧:如何修改文章08-23
如何讓作文結構更加嚴謹作文寫作技巧10-09
多一點陪伴作文05-05
多一點寬容作文05-16
多一點微笑作文07-20
多一點堅持作文07-23
多一點積累作文08-28
多一點勇氣作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