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增強事跡宣講材料的感染力
如何增強事跡宣講材料的感染力羅春宏
以先進典型推進工作歷來是我黨我軍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而宣傳典型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舉行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在社會生活和工作中,各種英模事跡報告會、先進單位或個人事跡報告會很常見。事跡宣講材料就是在大會上宣傳和表彰典型單位和先進個人事跡的文字材料,是典型事跡材料的一種。與報紙、電視、網(wǎng)絡等媒體相比,事跡宣講材料直接面對的是現(xiàn)場聽眾,現(xiàn)場感更為強烈。因此,事跡宣講材料的感染力強弱會直接影響到典型的宣傳效果。
那么,如何增強事跡宣講材料的感染力呢?
一、運用好典型細節(jié)
細節(jié)描寫是指作品中對人物某些細小的舉止行為或細微事件的描寫。一個典型的細節(jié)往往最能打動人心,給人以深刻印象!度辶滞馐贰分袑辣O(jiān)生臨死前伸出兩個手指頭的細節(jié)描寫,把一個吝嗇鬼的形象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可謂人木三分。典型真實的細節(jié)描寫,是典型宣講材料不可缺少的,也是使典型宣講材料具體生動、形象可感的關鍵因素。細節(jié)寫得好,就能小中見大,傳情傳神,深深地抓住現(xiàn)場聽眾的心理,引起強烈的共鳴。例如何祥美《當兵就當能打贏的兵——何祥美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材料之四》中就有許多這樣的細節(jié)描寫。何祥美作為一名特種兵,平時的訓練非常艱苦,他所經(jīng)歷的困難和磨礪是常人難以想像的。但究竟怎樣艱苦,老百姓心目中還只是個抽象的概念。在這一材料中何祥美就用了許多細節(jié)來表現(xiàn)他們訓練的艱苦:
“無依托據(jù)槍定型訓練,我趴在地上端槍、瞄準,一趴就是好幾小時。堅硬的地面磨破了肘部,破了又好,好了又破,加上汗水浸泡,傷口化膿感染,血水、膿水凝固后粘住衣袖,疼痛難忍,每次脫衣服都要用熱水把肘部泡一泡。有一次粘得太緊了,戰(zhàn)友找來剪刀,把我迷彩服的兩個肘部各剪了一個洞,我才把衣服脫了下來!
“練野外生存……我像原始人一樣生吃過帶血絲的蛇肉,到礁石上挖海蠣,又腥又澀的海蠣,眼睛一閉硬是吞下去了。石縫里的海蟑螂,渾身是長長的腳,往嘴里一放,喉嚨里感覺毛茸茸的,胃里更是翻江倒海,但我強迫自己往下咽!边@兩段文字沒有過多的議論,何祥美頑強拼搏的精神和堅定的意志品質卻在飽含情感的細節(jié)敘寫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了。這樣的細節(jié)每個聽眾聽了都會動容的。如果只是概括地寫何祥美據(jù)槍定型訓練經(jīng)常會磨破肘部、生存訓練要生吃各種野生的東西,就會因缺少具體的細節(jié)描寫而大大削弱其感染力。
二、精選事例展開情節(jié)
一般來說,典型事跡報告會時間不會太長,發(fā)言人數(shù)在四五人左右,發(fā)言時間也不會過長。為此,我們在撰寫事跡宣講材料時就必須精心選擇材料。通常說來,一個小標題或小觀點之下展開一兩件典型事例就夠了,其余的采用概括敘述的方式,做到點面有機結合。對于能表現(xiàn)典型的思想境界、展示典型精神風貌的典型事例要具體展開寫,特別是情節(jié)性事例要運用好情節(jié),增強事例的故事性,以吸引聽眾的注意力,達到感染人的效果。例如韓昌生《傳奇槍王三棲精兵——何祥美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材料之—.》中,演講者在介紹主人公何祥美陸上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時,概括介紹了何祥美武裝越野、叢林潛伏、懸崖攀登三項技能。從受眾的角度看,概括介紹比較平淡,不能給聽眾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演講者精心選擇了一個對抗綜合演練事例突出表現(xiàn)何祥美精湛的武藝:
2006年9月,部隊組織自主對抗綜合演練,拉練的任務是,48小時內(nèi)滲透到90公里外的“敵”后獲取情報。連隊先后派出9個小組,何祥美率3名隊員最后一組出發(fā),為檢驗部隊的實戰(zhàn)能力,導調組派出200多名“藍軍”圍追堵截,沿途必經(jīng)之地都設置了哨兵、巡邏兵,還動用了雷達、熱成像、戰(zhàn)場電視等10多種偵察裝備,“藍軍”指揮員自稱布下了天羅地網(wǎng),麻雀也別想飛過去一只。何祥美帶領隊員時而化裝潛行,時而穿越叢林,躲避技術偵察,突破合圍搜索,一路與“藍軍”周旋。30多個小時過去了,正當他們又饑又渴、筋疲力盡,準備找個地方喘口氣時,一架“敵”偵察機呼嘯而來,此時,,他們身邊有一個臭水塘,何祥美用手一比劃,幾名隊員迅速潛到泥水里,成功躲過了“敵”機偵察。剛上岸抹了把臉上的泥水,小股“敵人”又追趕而來,他又帶著隊員奔襲七八公里,甩掉了“尾巴”。這次演練,何祥美這一組不僅第一個到達預定地域,順利獲取了情報,而且通過狙擊、偷襲等行動,“擊斃”了三批“藍軍”,成為演練中完成任務最好的戰(zhàn)斗小組。
這段材料中,作者把何祥美參加對抗綜合演練的過程詳細地展示出來:演練前,“‘藍軍’指揮員自稱布下了天羅地網(wǎng),麻雀也別想飛過去一只”。面對巨大的挑戰(zhàn),何祥美他們能不能完成任務呢?懸念頓生。作者對演練過程沒有平鋪直敘,而是安排了一個又一個險情,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聽眾的情感體驗隨著情節(jié)變化而發(fā)生變化,可以說是一波三折。通過情節(jié)化展開,概括的材料立刻變得生動起來,聽眾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被主人公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風貌所感染。
三、敘述要有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很多事跡報告會之所以不能引起聽眾的情感共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材料寫得干巴、沒有感情。因此,寫作時要在抒情上下功夫。這就要求作者把自己的愛憎好惡、同情惋惜、贊美歌頌等感情不知不覺地融人對人物、事例的敘述中,主要通過寓情于事的方式來完成。例如馮春梅《大愛在高原奔流——西藏軍區(qū)某摩步團先進事跡報告會材料》(載《人民日報》2009年8月29日)中,作者自始至終飽含真情,讓聽眾真切感受到了西藏軍區(qū)某摩步團的感人精神。作者從自己父親在西藏犧牲寫起,起筆就定下了全文的基調:“有好長時間,我不敢再去西藏。因為,一想到拉薩,我就會傷心流淚!睆闹形覀兛梢钥闯觯髡邔ξ鞑剀妳^(qū)某摩步團是懷有深厚感情的。在敘寫摩步團的先進事跡時作者幾次被摩步團的人和事所打動:
我來拉薩最不想聽到犧牲生命的故事,但卻接連聽到了六個。摩步團建團19年來,先后有6名官兵在工作崗位上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彭秋人,一名22歲的年輕戰(zhàn)士,就在2005年7月為搶救遇險的藏族老阿媽而犧牲。送別烈士的那天,長長的隊伍從營門一直延伸到墓地。30多名群眾手捧哈達,長跪不起,失聲痛哭……聽著這樣的故事,我的內(nèi)心已被眼淚濕透。
作者雖然沒有直接抒情,但字里行間處處流露出真情,聽眾隨著作者流淚而感動、傷心。演講的主題“大愛在高原流淌”也就自然而然地顯現(xiàn)出來,真實感人,毫不做作。這也提示我們,在事跡宣講材料中一般不宜采用直接抒情方式,也少用議論性抒情方式。
四、使用精當?shù)淖h論
與上述增強事跡宣講材料情感感染力的方法不同,使用精當?shù)淖h論是為了增強事跡宣講材料的思想感染力。事跡宣講材料中的議論要少而精,但不能沒有,敘述事例需要一些思想認識性語言來關聯(lián)上下文,體現(xiàn)典型的思想。精當?shù)淖h論對揭示典型的思想內(nèi)涵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有時,也可在敘述完畢之后加上一兩句精當?shù)淖h論,把材料的思想內(nèi)涵揭示出來,以起到深化主題的作用。例如某部隊政委陳志洪在《忠實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楷!蜗槊劳鞠冗M事跡報告會材料之二》中論述第一個觀點“何祥美對黨和人民赤膽忠誠”時,圍繞這個觀點精選了何祥美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堅持校槍、何祥美與女友分手、地方單位重金誘惑何祥美等事例來論證,在每段材料前作者都加了議論性的語言,把這些材料有機地串聯(lián)起來:“他時刻想著黨的要求、國家的需要、人民的期待”,“何祥美和其他年輕人一樣,面臨過得與失、進與退、名與利等諸多考驗,他在各種干擾和誘惑面前很有定力,總是把選擇的砝碼放在黨和人民需要的這一頭”,“作為大名鼎鼎的‘槍王’,何祥美不但在射擊場上凝神靜氣,在對待個人名利上也心態(tài)平和”。最后作者來了一段總結性的議論:
何祥美就是這樣,把對黨和人民的一片忠誠體現(xiàn)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他用忠誠跨越了訓練場上的一個個障礙,也用忠誠經(jīng)受住了人生路上的一個個誘惑和考驗。
議論不僅提綱挈領地引出幾段敘述文字,而且大大增強了材料的思想性。何祥美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在作者議論性語言中逐步得到升華。如果沒有這些精當?shù)淖h論,聽眾似乎也能捕捉到主人公身上的閃光點,但相對而言,人物形象、思想精神就不夠鮮明,典型宣傳的作用也不能很好地體現(xiàn)出來。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陸軍學院)
【如何增強事跡宣講材料的感染力】相關文章:
2009焦裕祿事跡宣講會材料08-18
家風家教宣講事跡材料范文(精選11篇)01-10
在公安先進事跡宣講團的演講材料08-13
投遞員職業(yè)道德宣講事跡材料08-02
道德講堂宣講材料08-24
如何增強你的組織?08-06
如何增強你的組織?08-06
“中國夢”宣講交流材料06-16
增強看齊意識發(fā)言材料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