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介紹:元旦(通用5篇)
元旦快到了,你是否了解元旦的由來和元旦的習俗呢?一起來看看元旦的相關知識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介紹:元旦(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介紹:元旦 篇1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
中國最早稱農歷正月初一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從哪日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統(tǒng)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歷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歷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從漢武帝起,才規(guī)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歷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歷,亦即農歷或陰歷,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tǒng)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tǒng)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是1912年),并規(guī)定陽歷(公歷)1月1日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并將公歷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改為“春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介紹:元旦 篇2
“元”有開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也被稱為“新歷年”“陽歷年”。元旦節(jié)即將到來,小編將陸續(xù)整理小學生元旦節(jié)黑本報,手抄報,作文等相關資料,供廣大小學生和老師參考使用,請繼續(xù)關注新東方網小學頻道,祝大家元旦節(jié)快樂!
元旦節(jié)的由來
歷法上,人們習慣稱地球繞太陽轉一周為一年。但是由于地球繞太陽運轉沒有固定的起點和終點,所以一年的起點和終點都是人為規(guī)定的,這就造成了各種歷法的不一致。相傳“元旦”一詞來自我國最早的皇帝之一顓頊,他規(guī)定以農歷正月為“元”,初一為“旦”。后來有的朝代對元旦的日期有所變更,但原則上還是以每年的第一天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為元旦,而周代又以十一月初一為元旦,秦代以十月初一為元旦。直到西漢武帝時,大歷史學家司馬遷等人重新制定歷法,規(guī)定每年正月初一為元旦,從此歷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決定采用國際通行的公歷,于是將農歷元旦改為“春節(jié)”,而把公歷的1月1日稱為元旦。新中國成立時,開始正式使用“公元紀年法”,把每年公歷的1月1日定為元旦。
現(xiàn)在,大多數國家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因為他們多采用了國際通行的公歷。但也有一些國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歷法傳統(tǒng)及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季節(jié)氣候等的不同,過元旦的.日期也不一樣,如,陰歷的祖先埃及歷,把天狼星和太陽一同升起的那天作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為元旦;猶太人把秋分作為元旦;而寒帶的愛斯基摩人則把第一次下雨作為元旦。這也使世界姿多彩,更顯民族特色了。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傳統(tǒng)的新年,也就是一年的頭一天。“元旦”是合成詞,“元”是第一或開始的意思,“旦”的原意是一輪紅日從地面升起。 辛亥革命后,我國把正月初一稱作春節(jié),公歷1月1日叫新年,不稱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才又將公歷1月1日定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定為春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介紹:元旦 篇3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農(夏、陰)歷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 歡度元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漢語各地語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 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元旦,《書舜典》中叫“元日”,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 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 我國歷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又以十月初一日為元旦,自此歷代相沿未改(《史 記》)。漢武帝太初元年時,司馬遷創(chuàng)立了“太初歷”,這才又以正月初一為元旦,和夏代規(guī)定一樣,所以又稱“夏歷”,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建立,孫 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tǒng)計”,定正月初一(元旦)為春節(jié),而以西歷(公歷)1月1日為新年。 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2天。自西歷傳入我國以后,元旦一詞便專用于新年,傳統(tǒng)的舊歷年則稱春節(jié)。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tǒng)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歷,把農歷的正月初一叫做“春節(jié)”,把公 歷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過當時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 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tǒng)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是1912年),并規(guī)定陽歷(公歷)1月1日為“新年”,但并不叫“元 旦”。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采用公元紀年法”,即 是我們所說的陽歷,為了區(qū)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于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農歷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jié)”,陽歷一月一 日定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jié)日。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介紹:元旦 篇4
元旦,就是每年陽歷的一月一日,是我國也是世界上很多國家傳統(tǒng)的新年。但在我國古代,元旦一詞的意思,與今天有著很大的區(qū)別。
顓頊開始農歷紀年,以正月為元,初一為旦。但此后的夏、商、周、秦、漢的元旦日期也并不一致。據《史記》記載,元旦在夏代是正月初一,在商代是十二月初一,在周代是十一月初一,在秦代是十月初一。漢武帝時候恢復夏歷,仍以正月初一為元旦,這就是我們如今的春節(jié)。
正月初一,我們現(xiàn)在稱春節(jié)或者過年,但在古代卻稱為元旦。不過,不同朝代仍有不同朝代的稱呼,先秦時期叫上元、元日、改歲、獻歲等等;兩漢時期則稱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時期又叫做元辰、元日、元首、歲朝等;唐宋元明時期,稱為元旦、元日、歲日、新正、新元等;而到了清朝,就一直叫元旦或元日了。從以上各朝各代對春節(jié)的稱呼中我們可以看出,春節(jié)在古時候叫得最多的就是元日或元旦。也就是說,他們所說的元旦,并不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陽歷一月一日。
元旦是一個合成詞,按單個字來講,元,在甲骨文中就是人的頭,有開始、第一之意。元日就是新年的頭一天,《書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相祖。孔傳: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稏|京賦》:于是孟春元日,群后旁戾。還有唐朝孟浩然膾炙人口的《田家元日》詩和宋朝王安石家喻戶曉的《元日》詩等等,詩文中的元日都是我們如今的春節(jié)。
旦,是天明天亮的意思!墩f文解字》認為旦是從日見一上,一,地也。旦是個象形字,表示太陽剛剛從地平線上升起,也就是早晨的意思。那么,元旦二字合在一起就是新年的第一個早晨了。
單從元旦一詞來說,它最早出自南朝詩人蕭子云的《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也對元旦作了解釋: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房玄齡在《晉書》中也說:顓帝以孟春三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還有唐人成文斡《元旦》詩以及南宋詩人陸游《己酉元旦》詩等等,這里的元旦都是春節(jié)的意思。
其他稱呼和出處就不一一介紹了,在清朝消失以前,沒有把過年稱為春節(jié)的,大都稱為元旦。也就是說,這以前的元旦都不是陽歷的一月一日。
辛亥革命成功后,孫中山為了順農時、便統(tǒng)計,將正月初一定為春節(jié),將西歷(公歷或陽歷)的一月一日定為新年。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把過年稱為春節(jié),也是我國使用陽歷的開始。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進一步明確規(guī)定,農歷正月初一稱為春節(jié),從此,春節(jié)之名正式列入中國節(jié)日法典,與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并稱為我國的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將陽歷的一月一日定為元旦,并通過決議,寫入相關文件,沿用至今。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介紹:元旦 篇5
廈門人元旦出門前,都得當空拜禱玉皇大帝,稱為“祭神”。清晨祭神用鮮花素果,中午祭神則用牲醴,及一碗春飯。春飯就是在白飯上插上紅紙做的春花。閩音“春”與“!敝C音,春飯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口彩彩。漳州初四稱為“接尪”,除了進廟燒香外,還要預備一個糖果糕餅盒,叫做“薦盒”、供上在廳上迎神下降。
海豐一帶,小輩向長輩賀年時,長輩會以紅包或柑橘賞給晚輩。潮州春節(jié)節(jié)食有菜粿、腐圓、酵包、管煎、五果湯。初四夜里,家家要點一盞燈,準備一缸水,叫做“等神水”。東莞正月初一祭神,要供上糖上煮芋頭,叫做“富貴有緣”。
湯團可以接財神,所以從大年初一清晨就開始下湯團,直到元宵,天天都有湯團吃。武進縣婦女元旦剪松柏枝,繞以紅絲,戴在發(fā)髻上,據說可以長壽。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介紹:元旦】相關文章:
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作文02-22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作文06-18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優(yōu)秀作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