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公司的意見和建議
公務文書是法定機關與組織在公務活動中,按照特定的體式、經過一定的處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書面材料,又稱公務文件。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對公司的意見和建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為一名新員工,有人跟我說,按照慣例,一般是不便于講公司的一些情況的,尤其是一個新員工。在國有公司,有些事情,是可知而不可說的,——這些叫中國的“特色國情”。
我們華興公司無疑是將這“特色國情”發(fā)揮的淋漓盡致,游刃有余的特色企業(yè)。
虛的我就不多講了,直奔主題吧。
看過網上對華興的評價,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一個公司,大型的國有公司,外界的評論那么差,人才流失那么嚴重,管理層面一團污七八糟,公司內幕不得見人?
這樣的公司,它的運營理念是什么?不錯是盈利。
我們還要問,是盈少數(shù)人的利,還是盈整個公司大眾的利?盈這種利能不能被人所接受,這種方式能不能走的長遠?
既然是盈利,為什么不能盈雙贏的利呢?那如何去盈雙贏的利呢?
為什么現(xiàn)在的公司體制不去選擇這種盈雙贏的利?
這些都是我們必須要弄懂的問題。
我們先看一下,一位員工跳槽時對主管人員說的話:“你可知道,這三年來我一直隱忍不發(fā)的原因是什么?家里培養(yǎng)我上大學,花了多少心力財力?他們寄予了我多少多少希望?
你可知道我工作都將近四年了,一個月還不到四千塊錢,一年出去花費,在城市里兩個平方都買不起?我這幾年,看了多少技術規(guī)程,買了多少規(guī)范,光這些書花了我多少錢?我肚子里裝了哪些貨,積累了多少經驗,適合做那些活,你可曾想過?你現(xiàn)在問我為什么要跳槽?為什么?我還要問你呢。”
我們華興公司無疑是免費為中廣核之類的公司,培養(yǎng)人才的訓練基地。問題出在什么身上?
再看一下華興公司一年的利潤率,1.6%,什么概念?就是我出一萬塊錢,一年只掙160塊錢。我感覺,銀行存儲的利率好像都比這高。
這反映了什么問題?技術的落后,管理層面的有不如無,人才的高度缺少和流失,公司制度的僵化;僅僅比原始社會好那么一點。現(xiàn)在是21世紀,又稱高科技數(shù)據化信息時代,這不是諷刺嗎?
有人想問,這些問題,上面的領導不知道嗎?怎么可能不知道。沒辦法改變嗎?其實有的,但這些人本身就是一個利益既得體。你想一想,一個人,會拿自己開刀嗎?
而某些不錯的領導,就算想到了,也因為害怕改革的阻力太大,觸動到掌握實權的集團的利益,而引起的強有力的反彈,或許把這種病根歸結在“中國特色國情”上去,然后連這個想法也打消了。
所以我們只能,跟以前一樣官僚制度盛行,轉個正時請人幫忙,進入總部托人走關系,基層員工年終獎金一拖再拖,大家一窩蜂的想管理層次瘋追,不管他是不適合自己。
所以我們有怨沒處訴,情緒高漲,該跳槽的跳槽,該干嘛干嘛;公司不會理你的,反正中國人多,“不怕招不到人”。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有人說,既然是這是民族的特色,“劣根性”,那我們不妨看看新加坡的公司情況。“中國特色”,內地特色,我們分別再將眼光轉向香港和中廣核。
不是的,這些都是一些淺見者,逃避責任的托詞。中廣核,中建八局,不都是我們效仿的典范嗎?西方國家,為什么公司運營的那么良好,大家不但不搶著走管理路線,人家愿意走經濟技術路線。經濟技術永遠是推動公司發(fā)展的動力啊。
我感覺我講到現(xiàn)在,講的都是廢話,人家不愿意聽。其實按目前的形勢的話,我最多在這公司干兩年,但畢竟這是我第一家簽約單位,我還是提點意見吧。如果有人聽得進的話。
到底我們的路該怎么走?
第一,“加大自己做大蛋糕的能力”。
華興這幾年,做大“蛋糕”的能力,無疑一年不如一年。科技的落后不講,人才的稀缺,管理,造價,施工,技術,法規(guī),……無一不缺。
尤其是技術、人才領域,如何能吸引人才?豐厚平等的待遇,寬松的環(huán)境,對人才的重視,都是吸引人才保住人才的條件。而人才正是做大“蛋糕”的必要條件。
如何能讓技術領域頗有創(chuàng)新,我們開通管理技術雙向平等的通道,讓技術領域和管理領域有同樣平等的待遇,如高工享受副總級待遇,讓更多的人去搞技術(尤其那些適合搞技術的人),這樣技術才會有創(chuàng)新,自己的施工操作才有更高的效率,進而獲得更高的利潤。這樣,來擴大資本,來增加員工工資,提高員工投入技術的積極性。
我們還可以采取企業(yè)與高等學校聯(lián)姻的制度,F(xiàn)在的大學生,實際動手能力不強,我們可以在暑假期間培養(yǎng)一部分學生,通過公司內部優(yōu)良的環(huán)境(假如話有),吸引他們畢業(yè)以后進公司來。這樣為公司的將來輸入技術骨干,增加公司的新鮮血液和創(chuàng)新力。當然,這需要公司高層高瞻的眼光了。
我們也可以對公司員工,進行實際有用的培訓,“有用的”培訓,“磨刀不誤砍柴工”,不要把眼光糾結在培訓那幾百塊幾千塊錢上,我們要考慮培訓后的技術經濟效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個公司想發(fā)展,沒有技術,沒有人才,“不做大蛋糕”,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第二,加強自己如何公平分蛋糕的能力。
這一點比第一點更重要,(第一點已經有所論述了——只有公平分蛋糕,才能更好的做大蛋糕),這要求管理層次比較開明,自身公平。
馬克思主義哲學絕對真理,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想要管理層次比較開明,在中國,比較難。但中國管理層次比較開明的,也不是沒有。我們不能老是向落后靠齊。
蛋糕的分配問題,就涉及到利益沖突,各方矛盾。這不光是人的自私的原因,其實主要問題還出現(xiàn)在公司利益分配的體制上。
為什么是個人就想做公司主管,就要當項目經理?原因太過簡單,錢多。那假如話,搞技術的人(尤其是高工)工資不比他們差呢?項目經理,高層主管,畢竟就那么幾個,如果工資不比他們好,那擠破頭去當這些頭頭有什么意思呢?
我們華興待遇方面,總部是事業(yè)部的三倍,事業(yè)部是項目部的三倍,這是一種完善的“分蛋糕”制度嗎?
我們不妨再想想,“分好蛋糕”,大家各盡其才,吸引人才,將公司利益最大化,再“做大蛋糕”,再“分好蛋糕”這樣無限循環(huán)下去。
這才是正常公司所想要的。
能分好蛋糕,就算暫時待遇不豐厚(當時蛋糕還沒做大),大家也能感覺到公司在待人平等,尊重人才方面的努力,進而竭盡全力為公司做事。人雖在自私的同時,但是遇到別人對他真心相待的話,他也會真心對你。暫時要求不高的應屆畢業(yè)生,民工,才會滾滾而來,而且不會走,甚至他還會介紹別人來。
網上就不會有那些罵華興的話了,其實也不能叫罵,是一種現(xiàn)實的描述吧。
三,一個比較民主有人氣的氛圍。
人是所有技術管理各方面的具體操作者。人的心情,多少會影響干事的好壞。
一個人老是帶著情緒干活,活恐怕不會做得太好。那如果,一群人都帶著情緒干活,會是怎樣的一種情況呢?公司又怎是員工的久戀之地?
一個專制腐敗的公司,里面必定是死氣沉沉,貌合神離。
都21世紀了,搞得還像清政府一樣,有意思嗎?一個個官腔十足,對下騎在他們頭上,瞎指揮就像惡狗,對上恭維的就像一條哈巴狗一樣,反正不離一條色厲內荏的狗形象,有意思嗎?
難怪外國人看不起中國人,難怪一些東部高等院校不讓華興進去招聘。你一生充其量就活了個狗形象出來,有意思嗎?
干活本身就已經很累了(尤其是項目部),完事之后還要看頭頭們臉色行事,說話加倍小心,飯桌上加倍向領導敬酒,把所有的怨深埋在心里,堆笑在臉上。干了好幾年,工資就那么三千塊,沒有節(jié)假日,更不用說什么雙休,這樣的窩囊的日子,不跳槽反而不不正常了嗎?
領導跟你講的話,就是圣旨,你跟領導講的話,那是放屁。
還有大家之間的關系,如果僅限于,你能不能給我?guī)砝,帶來好處的層面上;那活著,還不如死了算了。
這提倡民主,孫中山時期就有了,可100年了,公司內部搞得比滿清還專制,還腐敗,什么連走個技術通道,還要找七大姑八大姨幫忙,有意思嗎?
你這樣的公司能干好,外人口碑好,那才是怪事呢。
我們能不能天真的想象,既希望與于,有志改善國有企業(yè),華興公司的上層,能不能將“管理”的理念改為“服務”,“帶薪服務”,能不能稍微轉移點權利給基層員工,民工,讓他們有話能說,有話能有人聽。
這樣的話,公司賺大利,員工賺小利,一團和諧,大家雙贏,豈不是更好?
如果,華興,所謂的大型國有企業(yè)希望能繼續(xù),而不是寄生蟲一樣的生存下去,是不是該考慮該變一變呢?
還有,華興目前迫切需要改革的東西確實太多了,但這三項是基本。鑒于沒人會聽我的,意思不大,我就不再寫下去了。
【對公司的意見和建議】相關文章:
對公司意見和建議07-29
對公司發(fā)展的意見和建議08-24
公司意見和建議(精選5篇)06-04
對學校的意見和建議08-08
學校意見和建議02-18
對班級的意見和建議07-29
對部門的意見和建議09-03
對單位的意見和建議07-29
對黨委的意見和建議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