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村官計劃實施現狀的調查與思考
大學生村官計劃實施現狀的調查與思考
許樹洪 蘇小菱 劉守贊
[摘要]該研究以問卷為主、實地調查為輔,針對大學生村官、鎮(zhèn)村干部、村民設計了三種問卷,內容包括生活、工作、相關政策等方面。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考察分析了大學生村官計劃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并提出了加強大學生村官管理、選拔制度改革等對策與建議,以推進大學生村官計劃的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大學生村官現狀調查對策與建議
[作者簡介]許樹洪(1966-),男,浙江東陽人,浙江林學院林業(yè)與生物技術學院黨總支副書記,研究方向為高教管理;蘇小菱(1980-),女,浙江長興人,浙江林學院林業(yè)與生物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劉守贊(1979-),男,河北衡水人,浙江林學院林業(yè)與生物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浙江臨安311300)
[課題項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廳課題“大學生村官計劃長效機制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課題編號:Y200907835)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0)36-0116-02
為了解決“三農”問題,一些省市1995年開始招聘大學生到農村任職。2005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發(fā)布《關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yè)生面向基層就業(yè)的意見》,提出從2006年起國家每年有計劃地選拔一定數量的高校畢業(yè)生到農村就業(yè)①0 2008年4月中組部《關于選聘高校畢業(yè)生到農村任職工作的意見(試行)》,提出選聘高校畢業(yè)生到農村任職,從2008年開始,連續(xù)5年選聘10萬名大學生。至此,大學生村官計劃由省區(qū)試點開始進入到全面推進的新階段。截至2008年10月底,全國31個省市和生產建設兵團已選聘7.8萬名高校畢業(yè)生到農村任職,遠遠超出原定一年選聘2萬名高校畢業(yè)生的計劃③。為吸引大學生到農村任職,各級政府紛紛出臺了一系列優(yōu)惠政策和措施。隨著大學生村官的普及,他們工作如何、待遇怎樣、發(fā)展歸宿、百姓評價等問題已成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這也是本次調研的初衷。
一、調查內容和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針對大學生村官實施現狀,包括生活、工作、相關政策落實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等方面,以問卷調查為主,實地調查為輔,并對部分縣(市)的主管部門進行訪談。研究針對大學生村官、鎮(zhèn)村干部、村民設計了三種調查問卷,對杭州、寧波、麗水、溫州等11個地區(qū)的60多個縣市(區(qū))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其中,根據經濟狀況、地區(qū)位置等選出四個典型縣(市)采用分層抽樣法和整體抽樣法進行問卷調查。共收集有效大學生村官問卷473份,村鎮(zhèn)干部問卷1173份,村民問卷1181份。2009年7-8月深入遂昌、永康等10個縣(市)的鄉(xiāng)鎮(zhèn)進行實地調查,與當地鄉(xiāng)鎮(zhèn)村干部、村民、大學生村官進行訪談與討論,獲得不同群體對大學生村官的感性認識。
二、大學生村官實施現狀分析
(一)大學生“村官”的調查分析
1.大學生村官的基本情況。在被調查的473名大學生村官中,男240名,女233名,黨員225名,團員217名,群眾31名。從專業(yè)來看,農學1.8%,法學8.7%,經濟學3.8%,管理學26.5%,文學15.6%,教育學5.8%,理學7.6%,工學28.O%。
2.報考動機。大學生報考“村官”的動機多種多樣,關于報考“村官”原因,有82.7%是為積累經驗,43.1%是為緩解就業(yè)壓力,3 8.%是因優(yōu)惠政策吸引,支持新農村建設只有27.3%。
3.生活和待遇。在所有受調查者中,15.4q%對生活感到滿意,58.1%基本滿意,21.4%在適應中,2.8%不適應。關于生活中主要困難,46.3%認為生活單調,25.8%認為交通不便,12.7%認為住房差等。試用期滿后由鄉(xiāng)鎮(zhèn)統(tǒng)一辦理五金一險,自己承擔一部分。受調查者年收入平均不到2萬元,就浙江省而言是偏低的?傮w上看對生活條件和待遇情況評價不高,具體見表1。
4.工作情況。從職位看,大多數大學生村官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或村主任助理,也有任團支書、出納等職,主要是協(xié)助村委會工作,包括政策宣傳、科技信息傳播、文秘工作等。有41%的人有借用到鄉(xiāng)鎮(zhèn)工作的經歷。近9%的村干部對他們的意見、建議能夠重視和支持,八成以上的村干部對他們的工作滿意。他們與當地村干部相比,具有文化程度高、學習能力強,能夠傳播先進科技、文化知識、新觀念,有朝氣與活力、頭腦靈活、獲取信息能力強等優(yōu)勢。關于工作主要困難,受訪的大學生村官有53.1%認為農村關系復雜,52.2%認為資金缺乏,42.9%認為缺乏實用技術,38.1%認為能力、經驗、閱歷不夠.35.3%認為缺少項目支持等,這些因素有客觀上的困難,也有自身的原因,與農村實際情況基本符合。
5.未來打算。調查顯示,合同期內大學生村官顧慮最多的是出路問題占77.2%,能否發(fā)揮作用和再就業(yè)優(yōu)惠政策各占35.5%。關于合同期滿后打算,有70.8%準備考公務員和進事業(yè)單位,愿續(xù)聘的只占25.3%.選擇再就業(yè)和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僅占20%左右。關于再就業(yè)地點選擇,沒考慮的占38%,選擇返城和留農村的各占28.5%。大多數村官合同期滿后想進機關事業(yè)單位,但是真正能進機關事業(yè)單位的只有少部分,許多人把“村官”當做臨時性、過渡性崗位。
(二)鎮(zhèn)、村干部調查部分
1.基本情況。本次收回鎮(zhèn)村干部問卷1173份,其中,鄉(xiāng)鎮(zhèn)干部346人,村干部827人;厩闆r見表2。
2.鎮(zhèn)、村干部對大學生村官的認識。干部們普遍認為大學生村官給農村帶來了新觀念、新知識和實用技術,改進了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強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其中,83%的干部認為大學生村官計劃長期可行。關于選拔標準,66%的干部把綜合能力作為首選,其次是專業(yè)知識背景和思想政治素質;關于考核管理,52%的人認為大學生村官考核嚴格、規(guī)范,61%的人認為考核應以工作實績?yōu)橹。?zhèn)村干部對大學生村官的相關情況評價見表3。
(三)村民調查部分
1.基本情況。本次收回村民問卷1181份,調查兼顧年齡、文化程度等因素。被調查村民基本情況是:年齡:20 - 30歲占17.6%.31 - 40歲占33.5%,41 - 50歲占35.5%,51歲以上占9.2%;文化程度:小學占3.6%,初中占41.7%,高中占34%,大專以上占20.8%性別:男性占67.7%.女性占32.3%;政治面貌:黨員占25.7%,團員占8%,群眾占66.3%。
2.村民對大學村官的認識。調查顯示,80%,以上的村民歡迎大學生村官到村里工作,97%的村民認為他們對新農村建設有作用,村民們會主動去參加大學生村官舉辦的相關培訓。關于遇到生產、經營問題時,32.9%的村民會找大學生村官,更多的是找有經驗的村民或技術人員。村民對于大學生村官主要持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
三、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一)自身認識和能力不足
許多大學生因就業(yè)困難、優(yōu)惠政策、待遇等原因報考大學生村官,大多數合同期滿后選擇機關事業(yè)單位,真正愿意繼續(xù)留在農村的不到1/3。大學生村官工作熱情很高,但他們對農村的現狀不了解,缺乏社會經驗,加上專業(yè)背景與農村需求差距較大,使他們難以有效發(fā)揮才能,容易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村民也因此對他們失去信心。
(二)缺乏有效的管理
調查顯示,5 1.8%的大學生村官認為前期培訓幫助不大,他們需要的是有針對性的專項培訓,如:農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實用技術、經驗交流、農村法律法規(guī)、創(chuàng)業(yè)教育等,以提高農村工作的能力。目前,各級政府都有大學生村官管理辦法,但是,只有48.8%的大學生村官認為考核是嚴格、規(guī)范的,這說明管理制度還不健全或執(zhí)行不力,導致部分大學生村官工作積極性不高。此外也出現了鄉(xiāng)鎮(zhèn)“挪用”的情況。另外,工作職責不明確也是存在的一個問題。
(三)選拔制度不完善
由于區(qū)域位置、經濟狀況、資源等方面差異,各村對人才的需求必然也不同。調查發(fā)現,農村需求最大的涉農專業(yè)占61.5%,依次是法律類占43.1%,經濟管理類占41.4%,計算機類占30.8%,城建類占25.3%,中文類占13.7%,與調查的實際情況相差很大。這說明現行選拔標準寬泛化,選聘的大學生村官與農村需求差距較大,一些專業(yè)不對口、不熟悉農村工作的大學生村官無用武之地,不利于隊伍的穩(wěn)定。
(四)待遇偏低,工資制度不合理
目前,浙江大學生村官工資大多是1500—2000元,扣去五金一險年平均不到2萬元,而2008年浙江省職工平均工資已超過2.5萬元,2009年是2.7萬元④,村官工資還低于當地平均水平。同時,大學生村官工作成績與待遇不成比例,不同地區(qū)不同工作量基本沒有區(qū)別,沒有體現按勞分配的原則,影響了他們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也不利于隊伍的穩(wěn)定。另外,欠發(fā)達地區(qū)財政困難,也導致他們的收入很難提高。
四,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宣傳教育,增強大學生村官扎根鄉(xiāng)村、服務“三農”的意識
新農村建設需要大批有理想、有抱負、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真正愿意扎根農村、服務“三農”的人才。為了吸引更多的大學生村官扎根農村,一要加大宣傳力度,尤其是與農有關的專業(yè)進行重點宣傳,營造大學生到基層服務的氛圍;二要加強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心系祖國、服務新農村的信念;三是大學生要轉變就業(yè)觀念,要明白國情和農村的落后狀況,肩負起自己的歷史使命,培養(yǎng)服務“三農”的熱情和責任感;四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價值取向來選擇“村官”這一職業(yè),將社會的需要和自身需求相結合。
(二)完善制度,加強大學生村官的管理
隨著大學生村官的普及,如何保證大學生村官計劃的實效性、持續(xù)性,是各級政府必須面對的問題。管理部門首先要健全組織機構,加強對大學生村官的指導和管理,為他們做好后勤保障。其次,健全監(jiān)督、考核、獎懲、淘汰等制度,以規(guī)范大學生村官的管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三,加強培訓力度,通過工作技能、專業(yè)知識、實用技術等專項培訓,建立各種幫扶制度,讓他們盡快掌握農村工作的有關知識和方法,提高農村工作的能力。
(三)改革選拔制度,做到各取所需、人盡其才
目前大學生村官是參照公務員的選拔標準和程序進行,錄用的大學生村官直接分配到各鄉(xiāng)鎮(zhèn),再由鄉(xiāng)鎮(zhèn)分到各村,也有部分縣(市)采取雙向選擇,但選擇余地很小,供需脫節(jié)。因此,有關部門應加強農村人才需求調研.改革現行選拔制度和標準,如:制定出符合各地的人才標準;招聘采取申報制,即由用人村向上級申報所需的人才類型(學歷、專業(yè)、能力等),經相關部門同意后再向社會招考;對錄用的大學生村官采取雙向選擇等。這有利于解決供需脫節(jié)的矛盾,也有利于發(fā)揮大學生村官的優(yōu)勢和特長。
(四)提高待遇,穩(wěn)定大學生村官隊伍
大學生村官工資不高,農村基層環(huán)境差,這直接影響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隊伍的穩(wěn)定。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大學生村官的待遇問題,一要增加其工資和激勵政策,逐步建立起按人口、地域、業(yè)績相結合的“分類建檔、勤績聯(lián)酬”的工資制度,省財政應加大對欠發(fā)達地區(qū)補助力度,以保證該計劃的實施。二要改善農村基層環(huán)境,給他們提供一個較好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三要明確工作職責,給他們“壓擔子”“派任務”“搭臺子”,積極鼓勵大學生村官創(chuàng)業(yè)。
總之,大學生村官計劃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影響因素也很多,需加強對大學生村官計劃長效機制研究,促進大學生村官計劃可持續(xù)發(fā)展,使之為新農村建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大學生村官計劃實施現狀的調查與思考】相關文章:
社區(qū)民主自治建設的現狀調查及思考08-15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的調查與思考08-04
農村基層人才現狀調查與對策思考08-15
XX市農村小康建設現狀調查與思考08-12
鄉(xiāng)鎮(zhèn)統(tǒng)計工作現狀調查與思考08-12
農村基層人才現狀調查與對策思考08-16
對農村兩委班子現狀的調查與思考08-17